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Asaphus (Neoasaphus) sulevi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櫛蟲目 Asaphida
亞目 (Suborder) 櫛蟲亞目 Asaphina
總科 (Superfamily)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科 (Family) 櫛蟲科 Asaphidae
屬 (Genus) 櫛蟲屬 Asaphus (Neoasaphus)
種 (Species) sulevi
 
年代 古生代奧陶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Ordovician (Kunda Horizon, Darriwilian Stage) (468 - 460 百萬年)
產地 俄羅斯聖彼得堡 Vilpovitsy quarry, Saint-Petersburg,Russia
尺寸 化石長約 49 mm 寬約 32 mm

 

 

之前介紹我的 Asaphus (Neoasaphus) cornutus pander 櫛三葉蟲 標本時,曾提及賣方誤植為 Asaphus (Neoasaphus) sulevi  櫛蟲,這次展示化石標本則是貨真價實的 Asaphus (Neoasaphus) sulevi  櫛蟲了。

舉凡潛藏於海底的三葉蟲品種,無論是 Corynexochida 聳棒頭蟲目或是 Asaphida 櫛蟲目,在頭鞍 (glabella) 上常可發現細微曲折的泰瑞斯線 (terraces lines),泰瑞斯線是三葉蟲很迷人的一種生理特徵,它的成因卻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泰瑞斯線是為了增加摩擦力,以便潛入海底沉積物中,是為了適應環境演化後的結果。有的則認為泰瑞斯線是種生長痕跡,就如同樹的年輪般隨著年齡留下痕跡。我個人是比較傾向前者的說法,因為所有的俄羅斯櫛蟲都會歷經從小到大的過程,但不是每個品種都有泰瑞斯線。俄羅斯櫛蟲中很多品種在頭鞍前緣都有少許的泰瑞斯線,但在頭鞍與活動頰都誇張地佈滿了泰瑞斯線的則不多見,大概就只有 Asaphus holmiAsaphus latusAsaphus sulevi 三種。上方照片中即可看到 Asaphus sulevi  頭鞍上一環環的泰瑞斯線。而下方照片可以看到延著活動頰邊緣,仍可以看到一環環的泰瑞斯線。

Asaphus holmiAsaphus latusAsaphus sulevi 三種櫛蟲在市場上並不多見,或許是俄羅斯清修工作室習慣用拋光的方式修飾化石表面,細微的泰瑞斯線一經拋光就蕩然無存了。而泰瑞斯線又是這三種品種的重要生理特徵,只要泰瑞斯線被修磨掉,就無從辨識品種。在光線良好狀況下,泰瑞斯線肉眼即可看見,若標本尺寸較小,在十倍的放大鏡下亦可看的很清楚。當然若是如下圖般放大到 50 倍攝影,看的就更清楚了。

我有一陣子覺得很困惑, 為何 Saint-Petersburg Paleontological Laboratory 陳列銷售的櫛蟲就那幾種,而 eBay 上卻各式各樣的稀有櫛蟲都有,近來漸漸了解,eBay 上賣家素質參差不齊,櫛蟲品種標示錯誤很多,標示稀有品種可以抬高競標時價格,相較起來 Saint-Petersburg Paleontological Laboratory 標示就保守多了。他們曾告訴我許多特定品種三葉蟲;在當地能被挖掘出來的地層僅有幾十公分厚度,挖掘到的機率本就不高,要完整到能賣就更需機緣巧合了。像 Asaphus sulevi  這種外表不起眼的櫛蟲,其實還蠻稀有的,可能是長的太普通了,價格並不高就被我標回了台灣,也可能是蟲體被地層擠壓變形,導致賣相不討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