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Phacops (Eldredgeops) rana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鏡眼蟲目 Phacopida
亞目 (Suborder) 鏡眼蟲亞目 Phacopina
總科 (Superfamily) 鏡眼蟲總科 Phacopoidea
科 (Family) 鏡眼蟲科 Phacopidae
屬 (Genus) 鏡眼蟲屬 Phacops (Eldredgeops)
種 (Species) 蛙型種 rana
 
年代 古生代泥盆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Devonian (398 - 385 百萬年)
產地 美國紐約州水牛城溫德姆頁岩層 Moscow Formation,Windom Shale, Buffalo, New York, USA
尺寸 化石長約 37 mm 寬約 23 mm
 
這是一個品質不錯的美國紐約州 Phacops rana 蛙型鏡眼三葉蟲標本,自 1832 年被發現定種之後,蛙型鏡眼蟲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鏡眼蟲品種,鏡眼蟲頭鞍佈滿顆粒狀的突起,一雙大而明顯的複眼是他主要的生理特徵,擁有如此巨大的眼睛構造一般被視為是掠食動物的象徵。

在北美地區一隻成熟的蛙型鏡眼蟲,它的眼睛水平方向有著 15-18 列 (dorsoventral files) 的水晶體,這水晶體的數量多寡變化,在 1972 年引發了重要演化學說「間斷平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在十九世紀達爾文的演化論中,認為生物是因環境天擇而逐漸改變,而美國古生物學家尼爾斯愛傑奇 (Niles Eldredge) 與史蒂芬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在研究鏡眼蟲水晶體數量變化時,推論如果一個生物能夠適應環境,往往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而地球發生某種大環境改變事件 (例如大滅絕) 之後,則會出現驟變的演化過程。因此生物演化的過程不是規律地隨時間逐漸演變,而是在短時期內發生驟變之後,又在長時期內進行相對穩定的漸變。這個學說引起堅信達爾文漸變理論的學者激烈反駁,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讓鏡眼蟲相關的論文特別的多,品種辨識格外的複雜,今年農曆年感謝 Linda 的協助,取得了 Lars Ramsköld  與 Lars Werdelin 一篇探討鏡眼蟲科三葉蟲種系發生學的論文 The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some Phacopid Trilobites,這篇論文在 1979 年發表,直至 1991 年方被知名期刊所刊登,這或許與鏡眼蟲背後存在著更大的演化理論爭議有著某種關係。總之,鏡眼蟲科的品種辨識已經遠超過一個業餘蒐藏者的能力範圍了。
 
 
前幾篇雜談了三葉蟲標本的價位,正好拿這個標本來印證。在 2005年,一個品質良好 3 公分左右的美國紐約州的蛙型鏡眼蟲價格大都在 50 美元以下,所謂品質量良好,是指蟲體完整沒壓扁變形,雙眼複眼完整。之後價格就節節高昇,我硬是不願意以高於 50 美元的價格買紐約州鏡眼蟲,因為與我認知的合理價格不同,某日終讓我在網路上買到照片中的標本,但是整整等了四年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