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寒武紀中期的奇蝦 (Anomalocaris sp.) 多年以來一直被視為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頂級掠食動物。奇蝦被視為是當時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的原因很多,首先長達近一公尺的巨大體型,在當時的海洋之中難有其他生物與之匹敵。此外 2011年時六個奇蝦複眼化石在澳洲被古生物學家發現,古生物學家長久以來都認為三葉蟲的複眼是當代生物中最敏銳的,但是這項發現顯示奇蝦的複眼比三葉蟲還要敏銳三十倍。奇蝦的複眼長約3公分,水晶體數量多達 16,000 個,只有現代蜻蜓可以相提並論,通常敏銳的視力是掠食動物所需具備的重要能力。

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奇蝦巨大的口部,1911 年 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 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岩層 (Burgess Shale) 發現奇蝦的嘴部化石時,還誤認為這是一種古代水母,奇蝦口部結構非常獨特,為32個重疊的牙板所構成,包括4個大牙板與32個小牙板,形似鳳梨橫切片,中央長有一圈尖銳的牙齒。比起圓形,其口部更像是矩形的。

2010 年古生物學家 James Whitey Hagadorn與其研究團隊嘗試運用電腦科技重建奇蝦的嘴部。此團隊研究了四百件奇蝦口部化石後製作了立體電腦模型,並做了十二組三葉蟲模型,而三葉蟲殼體強度則是以現代螃蟹和龍蝦殼為藍本。經過電腦模擬口部的壓力之後,發現奇蝦口部設計是吃軟的食物而非硬的食物,主要食物來源可能是在海底沉積物或海水中漂浮的蠕蟲與微生物,這與現代海洋中的節肢動物 - 龍蝦與螃蟹等食物來源是類似的,Hagadorn 表示「我們發現,奇蝦幾乎不可能以三葉蟲為食;奇蝦的口部沒辦法完全閉起來,而且口部牙板也太軟,無法咬碎三葉蟲的殼。」。此外目前也沒有奇蝦腸道內容化石,糞便化石等積極證據證明奇蝦是吃三葉蟲為生的。

至於許多三葉蟲化石有著類似被奇蝦留下的咬痕又該如何解釋呢? 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古生物學家 Jean-Bernard Caron 認為,奇蝦口部僅能吃軟食物並不意味著它無法獵食三葉蟲,當三葉蟲脫殼 (molting) 時在新外殼尚未硬化前,還是有可能被咬傷的。


雖然古生物學不存在著決斷爭議的法庭,但關於五億年前的三葉蟲傷害案,未來肯定將在古生物學界繼續地被調查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