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Barrandeops forteyi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鏡眼蟲目 Phacopida |
亞目 (Suborder) | 鏡眼蟲亞目 Phacop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鏡眼蟲總科 Phacopoidea |
科 (Family) | 鏡眼蟲科 Phacopidae |
屬 (Genus) | 巴蘭德蟲屬 Barrandeops |
種 (Species) | 福提種 forteyi |
年代 | 古生代泥盆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Devonian (398-385 百萬年) |
產地 | 摩洛哥小阿特拉斯山脈 Anti-Atlas Mountains, Morocco |
尺寸 | 化石長約 55 mm 寬約 28 mm |
![]() |
Phacopidae 鏡眼蟲科三葉蟲是很常見的品種 (以下簡稱鏡眼蟲),在歐洲、北美、摩洛哥的志留紀與泥盆紀地層都有出土的紀錄。鏡眼蟲也是一種很容易辨識的品種,.頭部有著向前擴延的凸狀眉間,無須借助放大鏡即可看到的巨大複眼,代表著鏡眼蟲有著相當不錯的視力,現今的研究都指向鏡眼蟲是一種掠食性三葉蟲,在溫暖的淺水域用巨大的複眼搜索獵物,頭部、胸部與尾部佈滿了凸起的小顆粒。 |
![]() |
鏡眼蟲的複眼清晰,不需要用顯微攝影就可拍得很清楚。一般而言,美國出土的鏡眼蟲品質較佳,摩洛哥出土的鏡眼蟲要找到品質良好的,還真是不容易,且價錢也不便宜。鏡眼蟲雖然出土數量大,完美無瑕的鏡眼蟲還是不多見的。這隻鏡眼蟲其中一眼有些缺損,下圖照片展現的是保存狀況較好的另一隻眼睛,因此整而言僅算是普通品質,至於一些雙眼複眼不全的鏡眼蟲化石,就不太具備蒐藏的價值了。 |
![]() |
鏡眼蟲屬三葉蟲的複眼我們稱之為裂色眼(Schizochroal eye),鏡眼蟲屬的化石本身不特別,但就三葉蟲的複眼發展而言,它則是再特別不過了,因為絕大多數三葉蟲的複眼都不是這種形式。之前我們常提到三葉蟲眼部的特徵,扣除沒有眼睛的盲眼品種,依據 Sam Gon III 博士所整理的 http://www.trilobites.info/eyes.htm 中將三葉蟲的複眼分為三類 : |
全色眼 (Holochroal eye) | 絕大多數三葉蟲的複眼都是全色眼,全色眼的水晶體(lenses)間彼此緊密的排列在一起,數量多者可達15,000 個水晶體,水晶體與水晶體間沒有鞏膜(sclera)隔開,由透明方解石構成單一角膜(Cornea)覆蓋全部的水晶體。 | |
裂色眼 (Schizochroal eye) | 裂色眼只存在於Phacopida 鏡眼蟲目,鏡眼蟲目下分三個亞目 Phacopina、Calymenina 與 Cheirurina,其中只有Phacopina 亞目所屬的三葉蟲有裂色眼,其餘都是全色眼。裂色眼最多可達700個水晶體,一般水晶體數量都不多,水晶體與水晶體間有鞏膜(sclera)隔開,讓每個水晶體如球體般清楚呈現,而每個水晶體都有獨立的角膜(Cornea)覆蓋。 | ![]() |
淺色眼 (Abathochroal) | 僅被發現存在於寒武紀的Agnostida 球接子蟲目Eodiscina 古盤蟲亞目的三葉蟲中。目前我手邊沒有此亞目的標本,先用 tilobites.info的原始圖片來展示。淺色眼水晶體數量更少,最多不過70個,每個水晶體都有鞏膜(sclera)隔開,但鞏膜沒有像裂色眼般深入,並且淺色眼與全色眼一樣用單一角膜(Cornea)覆蓋全部的水晶體。 |
在眾多古生物化石中,三葉蟲複雜多變化的眼睛,始終是最吸引我的原因,即便是平凡的鏡眼蟲,在演化史上也都展現了不凡的一面。過去西方學者鮮少花時間研究摩洛哥種類繁多的三葉蟲品種,這個標本傳統會被標示為 Phacops rana 蛙型鏡眼三葉蟲,近年加拿大古生物學者 Brian D.E. Chatterton 與 Ryan C. McKellar 花費多年時間研究摩洛哥三葉蟲品種,自 2006年起陸續發表多篇論文,許許多多新的摩洛哥三葉蟲品種也陸續被發表出來,這個標本應該是 Barrandeops forteyi 巴蘭德福提三葉蟲,看命名似乎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三葉蟲古生物學者 Joachim Barrande 與近代貢獻三葉蟲研究最多的 Richard Fortey,由於這個品種甫於 2009 年被重新歸類,目前尚未有電子版論文可以取得,可能需要點時間方能了解更多的資訊。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