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Asaphus (Neoasaphus) kowalewskii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櫛蟲目 Asaphida |
亞目 (Suborder) | 櫛蟲亞目 Asap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
科 (Family) | 櫛蟲科 Asaphidae |
屬 (Genus) | 櫛蟲屬 Asaphus (Neoasaphus) |
種 (Species) | 卡瓦拉櫛種 kowalewskii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Ordovician (Aseri Horizon, Darriwilian Stage) (468-460 百萬年) |
產地 | 俄羅斯聖彼得堡 Volkhov River,Saint Petersburg,Russia |
尺寸 | 化石長約 70 mm 寬約 38 mm |
![]() |
![]() |
卡瓦拉櫛三葉蟲是俄羅斯著名的三葉蟲化石,櫛蟲屬三葉蟲在摩洛哥、美國與歐洲多個國家都有出土紀錄,但是眼柄(eyestalks)超長的卡瓦拉櫛三葉蟲卻只有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有出產,依據 Wikipedia 的描述,為了適應奧陶紀時俄羅斯所在之內陸海的海水濁度昇高,Asaphus 櫛蟲屬三葉蟲眼柄 (eyestalks) 隨之演化以適應環境,變的越來越長。另一種推論則是 Asaphus 屬三葉蟲會將自己埋在海底的沉積物中,只有眼柄如潛望鏡般伸出來,守株待兔等待獵物或躲避掠食者。在 Sam Gon III 博士的 A Guide to the Orders of Trilobites 將卡瓦拉櫛三葉蟲歸類在獨立的 Neoasaphus 屬,但是很奇怪的是,幾乎所有俄羅斯人開設的化石清修工作室,都還是把卡瓦拉櫛三葉蟲歸類為傳統的 Asaphus 櫛蟲屬,我只好兩個屬名都標示出來。卡瓦拉櫛三葉蟲眼柄雖長,如下圖所示全色眼在放大 150 倍後仍然可以看的見。 |
![]() |
其實不需要放大眼部我已經知道這隻櫛蟲是真的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打開包裹時發現兩隻眼柄共計斷成五截。靠近圖下方的眼柄斷成三截,靠上方的眼柄斷成兩截。在從俄羅斯寄送出來之前我再三叮囑這個清修工作室,請務必小心包裝,而實際收到的包裝簡陋簡至極,簡直匪夷所思。賣方僅用一個三夾板材質的小盒子包著這隻櫛蟲,底板用鐵絲粗略的固定母岩。當我收到包裹時,看到包裹外蓋著中華郵政大圖章,告知原包裹包裝破損因此更換包裝,心裡就已經有數了,打開後簡直快昏倒,小木盒被壓破,斷成五截的眼柄散在眼前,最糟糕的還有一小塊看似粉碎的石屑。 |
![]() |
接下來整整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善後,將斷成五截的眼柄用 3M 強力瞬間接著劑黏好,而碎成粉狀的小石塊只好如下圖般靠著瞬間接著劑填補,這次斷的慘況跟化石狂人兄遇到的狀況真是不相上下。我嘗試先用 200 號砂紙磨掉突出的凝固後的接著劑,再用 1200 號砂紙細修,效果不是很好。這事情發生在一個多月前,最近才請教化石清修經驗豐富的阿源大哥,學習到應該先用 400 號砂紙粗磨,再用 800 號砂紙細磨。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