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Flexicalymene retrorsa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鏡眼蟲目 Phacopida |
亞目 (Suborder) | 隱頭蟲亞目 Calymen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隱頭蟲總科 Calymenoidea |
科 (Family) | 隱頭蟲科 Calymenidae |
屬 (Genus) | 曲隱頭蟲屬 Flexicalymene |
種 (Species) | 後曲種 retrorsa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晚期 Paleozoic Upper Ordovician (445 - 443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俄亥俄州 Dillsboro Formation (Arnheim Formation) ,Adams County,Ohio,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38 mm 寬約 25 mm |
鏡眼蟲目Phacopida下分為三個亞目,之前已經展示過手尾蟲亞目(Cheirurina) 與鏡眼蟲亞目(Phacopina) 的標本,這次則是展示隱頭蟲亞目(Calymenina)的化石標本,這個 Flexicalymene 屬三葉蟲依據大陸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信息網 http://www.nimrf.net.cn/ 的譯名為曲隱頭蟲屬,這隻隱頭蟲可是化石狂人挑選加上小奇攝影的完美組合。雖然常在 eBay 閒逛,要看到這麼漂亮的隱頭蟲還真是不容易,感謝小奇割愛,在轉了兩手後終於到了我家。這隻隱頭蟲完美的可做為三葉蟲教學範本,藉由這隻隱頭蟲我們將三葉蟲頭部(cephalon) 的專有名詞做個對照。 |
照片中紅線右方的部分,就是三葉蟲的頭部(cephalon) ,而紅線左方則是胸部(thorax) |
照片中圓圈的部分就是這隻隱頭蟲的眼睛,很可惜全色眼沒有保存下來,就不放大了。 |
紅色眼圈起來的部分是三葉蟲的頭鞍(glabella),不同種類的三葉蟲頭鞍的形式差異也很大。 |
三葉蟲的三個葉(lobe),就是由中軸(axis)兩旁凹下的軸溝(axial furrow)作為分隔線。 |
三葉蟲頭部最後方稱為枕部(occipital),許多三葉蟲品種在頭部仍有一個環節(ring),照片中圈起來的部分就是枕部的環節,稱為枕環 (occipital ring) 或是枕葉 (occipital lobe),枕環有個英文代號 L0。 |
枕環(occipital ring)與頭鞍(glabella)之間的溝槽稱為枕環溝(occipital furrow)。我們在台灣數位典藏聯合目錄中常看到對於三葉蟲化石標本頭部描述時使用 S0,S1,S2 等代碼,我查了半天資料總算在哈佛大學的博物館與 Sam Gon III 博士的 A Guide to the Orders of Trilobites 網站中找到了這代碼的意義,枕環溝(occipital furrow)就是 S0。這才讓我知道台灣數位典藏聯合目錄內對標本的描述,是給專業人士看的,而不是寫給我們這種業餘的蒐藏家看的.... |
接下來由頭部後方向前(就這張照片是由左至右),頭鞍兩側每個小葉之間的溝槽稱為 Lateral glabellar furrow,各條紅線依序就是 S1、S2、S3。 而 S0 與 S1 之間的頭鞍葉 (Glabellar lobe)是 L1,S1 與 S2 之間的頭鞍葉是 L2,接著從張照片由左至右依序是 L3 與 LA,頭鞍的最前方就是 LA。 |
由於很多論文對於三葉蟲外型描述都是採用這些專門術語,因此不弄清楚是很難了解不同品種間外型分類的依據。Calymenina 隱頭蟲亞目面縫合線形態很原始,使得1977年時,古生物學者爾德雷奇(Eldredge) 認為Calymenina 隱頭蟲亞目可能與 Ptychopariida 褶頰蟲目關係更為密切,但是此學說並未獲得共識。若依據隱頭蟲發育初期,尚未長出胸節的原甲期 (Protaspis) 來觀察,隱頭蟲的關係還是較 Cheirurina 手尾蟲亞目與 Phacopina 鏡眼蟲亞目來的親近些。三葉蟲成蟲外型,並非分類上的唯一依據,還須比較原甲期時候的長相。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