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Eccaparadoxides (Paradoxides) pusillu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萊得利基蟲目 Redlichiida |
亞目 (Suborder) | 萊得利基蟲亞目Redlichi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奇異蟲總科 Paradoxidoidea |
科 (Family) | 奇異蟲科 Paradoxididae |
屬 (Genus) | Eccaparadoxides (Paradoxides) 奇異蟲屬 |
種 (Species) | pusillus |
年代 | 古生代寒武紀中期底層 Paleozoic Early Middle Cambrian (510 - 505 百萬年) |
產地 | 捷克波希米亞 Jince Formation,Rejkovice, Bohemia,Czech Republic |
尺寸 | 化石長約 42 mm 寬約 33 mm |
![]() |
這是我另一個 Redlichiida 萊得利基目的三葉蟲標本,萊得利基目所屬之三葉蟲都是最原始的三葉蟲品種,通常都有著半圓形大頭 (Cephalon),頭上長著一對月牙形的眼睛 (這個標本眼部受損),以及為數眾多的胸節,與小的不成比例的尾部 (Pygidium)。萊得利基目之下分為兩個亞目,分別為 Olenellina 小油櫛蟲亞目與 Redlichiina 萊得利基蟲亞目,之前展示過小油櫛蟲亞目所屬的 Olenellus gilberti 三葉蟲標本,這次這個則是來自捷克的萊得利基蟲亞目的 Eccaparadoxides (Paradoxides) pusillus 三葉蟲,也是知名的奇異蟲屬三葉蟲。 如字面意義,1822 年法國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布隆尼 Alexandre Brongniart 在法國期刊 Histoire naturelle des crustacés fossiles 發表奇異蟲時,應該也被它的外型所困惑,因此給了這樣的名子,奇異蟲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三葉蟲品種,在全球許多地區的寒武紀岩層都有發現過各類品種,目前若廣義的定義來看,奇異蟲屬底下有 150 餘種三葉蟲,其中某些品種可已長達 40 公分。對一個業餘的蒐藏者而言,感覺目前奇異蟲屬的分類十分的混亂,照片中這個 Eccaparadoxides (Paradoxides) pusillus 三葉蟲就是一個例子,1846 年Joachim Barrande 發現與訂種時的學名是 Paradoxides pusillus ,歸類在奇異蟲屬,到了1957 年 Milan Šnajdr 則另闢一個新的 Eccaparadoxides 屬,學名也變為 Eccaparadoxides pusillus 。 |
![]() |
奇異蟲屬三葉蟲在市場上流通最多的,就是摩洛哥的大型奇異蟲化石,由於體型巨大且廣受歡迎,也是假造風險最高的品種之一。摩洛哥的奇異蟲屬三葉蟲大都深藏於堅硬的石灰岩中,採集者常使用炸藥炸裂岩石以便取得標本,這使得摩洛哥的奇異蟲屬化石多經過大量人工材質修補,比例多寡在照片中也很難看的出來,100% 假貨亦常在 eBay 以超低價起標,因此我是不敢亂買摩洛哥奇異蟲。想安全買到奇異蟲,只能從北美與歐洲著手了。這個來自捷克波希米亞的標本還算完整,但母岩十分脆弱,可以看出曾經斷成三截後經人工黏合,某次我手拿母岩時一不小心,施力稍大母岩立刻又斷裂一塊,現在只好乖乖供在抽屜裡,不敢亂動了。 三葉蟲頭部與尾部的大小比例,是分類的依據之一,常分為下列四類。 |
Redlichiida 萊得利基目一項重要生理特徵,便是尾部明顯小於頭部 (Micropygous),由這四個標本比較,可以很明顯看出此項生理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