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60 萬年前已經滅絕的巨型海洋掠食動物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究竟是因為何種原因造成滅絕,一直是科學家樂於探索的問題,2016 年 3 月由蘇黎世大學古生物研究所和博物館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charocles megalodon over time reveal clues about extinction mechanisms,此團隊利用巨齒鯊化石出土地點與時間資料彙整分析,試圖找出巨齒鯊滅絕之謎。
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巨齒鯊的滅絕與新生代地球氣候改變並無直接關聯,造成巨齒鯊滅絕的原因很可能與獵物的多樣性降低以及出現新的競爭對手有所關聯。蘇黎世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卡塔利娜 (Catalina Pimiento) 運用古生物資料庫 PaleoBioDB 等數個可信之化石紀錄資料來源, 將超過 280 件化石標本的出土地理位址與時間進行分析得到了此一研究結果。 |
本圖引用自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charocles megalodon over time reveal clues about extinction mechanisms |
過去曾有學者認為,巨齒鯊的獵物如鯨魚,海豹等脂肪豐厚的哺乳動物遷移到較冷的海域,讓生活在溫暖水域的巨齒鯊無法跟隨遷移,造成了巨齒鯊滅絕,但此次研究如上圖所示,從中新世早期 (2300萬-1600萬年前) 巨齒鯊主要分佈在北半球的溫暖水域,例如美國東岸與西岸,歐洲與印度洋。到了中新世中期 (1600萬年-1100萬年前),物種數量豐富度 (Abundance) 達到顛峰,在水溫較低的區域也開始發現化石,例如歐洲北部與南美洲都有化石出土的紀錄。而時間推演至中新世晚期 (1100萬-500萬年前),巨齒鯊的地理分布位置擴展至最大。而進入上新世之後 (500萬-260萬年前) 巨齒鯊的數量開始下降。卡塔利娜表示 : 「我們無法找出巨齒鯊的滅絕與全球氣溫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聯,氣候條件的變化並沒有對巨齒鯊的物種密度和活動範圍造成影響」,研究顯示巨齒鯊的數量在氣溫較冷的時期並沒有下降,而海水溫度較高時期也沒有顯著上升,並且現生的鯊魚有能力在攝氏 11 度到 26 度的水溫範圍內生活。這些都意味著其他物種的演化似乎已經對巨齒鯊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當巨齒鯊的分布範圍萎縮的同時,許多被掠食,體型較小的海洋哺乳動物物種也跟著消失,這表示新的海洋掠食動物出現加入競爭,例如虎鯨 (Orcinus orca) 的祖先與大白鯊開始加入競爭行列 ,與巨齒鯊一起爭奪日益稀少的食物來源,這很可能讓體型巨大的巨齒鯊難以得到足夠的食物。運用化石紀錄重新建立出新生代巨齒鯊分布格局 (distribution patterns),讓我們對於巨齒鯊滅絕途徑有了更多的了解。 |
目前分類:新生代海相化石 (15)
- May 21 Sat 2016 17:42
以巨齒鯊化石時間與地理分佈格局探索滅絕原因
- Jun 27 Sat 2015 16:21
Carcharocles angustidens 狹齒鯊牙化石標本
Carcharocles angustidens 狹齒鯊也是一種已經滅絕體型巨大的古代鯊魚品種。推測存活於新生代漸新世至中新世時期,約距今 3,500 萬至 2,200 萬年前之間。此品種鯊魚被認為與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間有很密切的親緣關係。也因此與巨齒鯊一樣,此一物種的分類目前在學界仍有爭議。由於鯊魚的軟骨不易形成化石,狹齒鯊相關的化石紀錄也以牙齒與脊椎骨為主,至今僅在紐西蘭曾出土過保存完好的標本,其中包括 165 顆牙齒和大約 35 個脊椎骨。 狹齒鯊與知名的巨齒鯊牙齒有個明顯的差異,便是在牙齒兩側有小三角冠狀的邊尖 (cusps),邊尖上仍有著鋸齒。 狹齒鯊牙化石分布很廣,在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紐西蘭,日本,澳大利亞,馬耳他都有發現此品種牙齒化石的紀錄。狹齒鯊的體型較巨齒鯊來的小,但仍比現生大白鯊要大得多,從紐西蘭保存最好的標本來估算,其最大的牙齒長度為 9.8 公分 (3.9 英寸),推測此一鯊魚生前長度約為 9.3 公尺 (31 英尺) 長。全球都有發現超過 4 英吋長的狹齒鯊牙化石,因此最大長度很可能會超過 10 公尺。物以稀為貴,許多同好知道超過 5 英吋的巨齒鯊牙價格不斐,同樣的,長斜邊超過 4 英吋的狹齒鯊牙價格也不低。下圖兩件狹齒鯊標本是出自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郡 (Charleston County) 南方 ACE Basin 的沼澤地區,長斜邊都不到 2 英吋,但是牙齒兩側的邊尖 (cusps) 保存得還算不錯。 |
而下圖這件狹齒鯊牙標本則出自美國南卡羅萊納州鯊魚牙化石採集聖地薩默維爾 (Summerville) 附近溪流,長斜邊長度也不到 2 英吋,是些物美價廉的小標本。 |
- May 30 Sat 2015 11:56
巨齒鯊末端 (Posterior) 牙齒化石標本
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由於出土的完整整套牙齒化石紀錄有限,目前有數種牙齒齒序 (Dentition) 的推論,Wikipedia 中目前是採用的是日本學者上野輝彌 Teruya Uyeno 於 1989 年論文 The description of an almost compete tooth set of Carcharodon megalodon from a Middle Miocene bed in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的版本,此版本依據在日本埼玉縣川本町挖出的一套近乎完整的巨齒鯊牙化石來推斷齒序,此版本如下圖巨齒鯊上額與下額末端各有四顆末端牙 (Posterior),相較前面的牙齒尺寸較小,彎曲的弧度較大。照片中是一個出自美國南卡羅萊那州河流的末端牙標本,長斜邊 2.75 英吋,可以推測同排的正門齒 (Anterior) 可能會超過 5 英吋了。巨齒鯊牙的價格跟尺寸有很大的關聯,品相好的大尺寸牙價格並非人人可以接受,此時相對較小的末端牙是個很好的蒐藏標的,特殊的形狀也頗受市場歡迎。 |
![]() |
![]() |
![]() |
|
- Nov 30 Sun 2014 20:44
關於巨齒鯊滅絕時間點的新研究
儘管地球自然史上最大的鯊魚 - 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的牙齒化石紀錄十分豐富,但此一海中巨獸的滅絕時間點,一直存在許多爭議。由於巨齒鯊曾經位居新生代海洋中食物鏈的頂端,頂級掠食動物的滅絕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甚深,也引起科學家的關心與研究。2014 年 10 月份,哥倫比亞籍鯊魚生態專家 Catalina Pimiento 於 PLOS 發表的一篇論文 When Did Carcharocles megalodon Become Extinct? A New Analysis of the Fossil Record 是近期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此項研究認為巨齒鯊生存的年代應為新生代中新世中期 (Miocene) 至上新世之間,約為一千五百九十萬年至二百六十萬年前之間 (15.9 – 2.6 百萬年前)。要量測一個物種滅絕的精確時間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化石記錄並不完整,找不到化石紀錄有時並不一定意味著已經滅絕,可能只是該時間區間沒有化石被保存下來,此外化石存在年代的鑑定也很難精準,僅能估算一個時間區間,因此有多種統計學上的方法來推估誤差值,並用來推算古生物物種存在的年代。這項研究採用 Optimal Linear Estimation (OLE) 統計模型搭配 53 件巨齒鯊牙化石標本的年代紀錄得到此一結果。 |
- May 03 Sat 2014 15:45
即使巨齒鯊現今還存在,也會因魚翅湯而滅絕
在 2013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 因其巨大的體型而造成在自然界滅絕,最近一群海洋生物學家與環保人士估算,即便巨齒鯊仍存活在現今人類主宰的海洋中,也無法持續存活太久。 |
![]() |
為了保護日益減少的鯊魚數量,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要求各國禁止「割鰭棄身」(finning)的補鯊行為,捕獵鯊魚時必須留下整隻魚身,以便量測鯊魚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並明文禁止捕獵魚鰭與魚體重量比超過 5% 的鯊魚,台灣現行漁業相關法規也規定漁船進港卸貨時,鯊魚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不得超過5%,以符合國際相關保育法規,大衛施夫曼認為目前各國依照鯊魚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的漁業管理政策,無法真正保護日益減少的鯊魚數量,大衛施夫曼引用一項研究認為多數鯊魚的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是 3%,而網友"冰"在本篇 post 留言中分享了他的經驗,如果抽樣量測 100 隻鯊魚,多數鯊魚的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也是會落在 4.6%-5% 的模糊地帶。倘若巨齒鯊仍存活在今日的海洋中,一隻重達 50 公噸的巨齒鯊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很可能在台灣都成為可以被合法捕獵的對象,而亞洲市場偏愛大且完整的魚翅,巨齒鯊的大面積鰭與稀有性還會增添額外的附加價值,以目前的市場價格估算,每公斤巨齒鯊魚翅可以賣到 400 美元,這還是保守的推估價格。如果一個典型的成年巨齒鯊鰭有 1,500 公斤,依照此價格估算一隻成年巨齒鯊的鰭價值高達 60 萬美元。如果四分之三盎司的鯊魚鰭可以做出一碗魚翅湯,一隻成年巨齒鯊的魚鰭可以做 70,456 碗魚翅湯,這將會是一個利潤豐厚卻不環保的生意。巨大商業價值的影響下;會讓這種巨大的鯊魚即便未被大自然所淘汰;也會因人類捕獵而滅絕。 |
- Mar 23 Sun 2014 18:54
2013 Discovery Channel 鯊魚週引發造假爭議 - 續
2013年8月6日 Discovery Channel 鯊魚週播出了具有爭議的單元 "巨齒鯊︰還活著的怪獸" (Megalodon: The Monster Shark That Lives"),該節目除了未清楚註明虛構影片受到批評,另一個備受爭議的內容就是這張疑似巨齒鯊的照片。節目中播出的這張照片看似出自1942 年 12 月18 日二次大戰期間的納粹德國軍方,一個疑似鯊魚巨型海洋生物,在德國二戰 U 型潛艇後方出現,照片右上方還可看見納粹黨徽的浮水印。探索頻道節目中引用這張來路不明的照片,懷疑在二次大戰期間巨齒鯊可能尚未滅絕。 |
![]() |
擁有動物學背景的英國作家喬治蒙比爾特 (George Monbiot), 於 2014年2月發文質疑此照片真實性,博學多聞的喬治蒙比爾特提出此照片幾項不合理之處。 |
- Feb 04 Tue 2014 13:49
北美洲原住民蒐藏鯊魚牙化石
鯊魚牙化石是廣受歡迎現代蒐藏者歡迎的化石類型,人類對於鯊魚牙化石的喜好,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2011 年發表於 Archaeology of Eastern North America 的論文 “Integrated Geology, Paleontology, and Archaeology: Native American Use of Fossil Shark Teeth in the Chesapeake Bay Region.” 藉由結合地質學,古生物學與人類學學者的共同研究,進一步了解美國東北沿岸鯊魚牙化石如何被古代北美原住民所運用。由出土的化石與原住民遺址顯示,北美原住民已經有超過一萬年蒐藏與使用鯊魚牙化石的歷史,而美國東岸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 (Chesapeake Bay) 出土的北美原住民遺址中找到六種不同類型的鯊魚牙化石,此一地區原住民蒐藏鯊魚牙化石的時間可追溯到 2,500 年前。 現代人蒐藏鯊魚牙化石有著不同的動機,古代北美印第安人蒐藏鯊魚牙化石,可能與日常生活更為貼近,鯊魚牙化石可能被用於狩獵時的工具,是讓一家人能溫飽的重要生活資產。亦有證據顯示,為了宗教信仰因素,鯊魚牙化石也常被鑽串成項鍊或護身符等裝飾用途,並在不同聚落間交易與流傳。今日在距離美國東海岸有段距離的俄亥俄州原住民墓葬遺址中仍可以發現鯊魚牙化石,在俄亥俄河谷所發現的鯊魚牙齒化石起源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1980 年代的學者認為在俄亥俄河谷中發現的化石的鯊魚牙齒,是因為古代海洋深入內陸,鯊魚牙化石因而埋藏在古海洋沉積物中,而近代的研究顯示,這些鯊魚牙化石是出自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 ,因原住民交易與攜帶輾轉運送到內陸區域。至少有六種鯊魚牙化石被人工修飾或改造,包含現今還存在的大白鯊 (Carcharodon carcharias) 與五種已經滅絕的鯊魚品種,分別是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寬齒鯖鯊牙 (Isurus hastalis),半鋸齒鯊牙 (Hemipristis serra ),沙虎鯊牙 (Carcharias sp.) 與灰鯊牙 (Carcharhinus cf.egertoni ),這些鯊魚牙化石或被鑽孔,或被修磨齒根外型,以便用於工具製作或裝飾。 |
- Nov 10 Sun 2013 18:55
巨齒鯊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長得太大了?
自然史上倘佯海中體型最巨大的鯊魚-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 ,或許巨大的體型造成了它滅絕的原因。雖然科學家不明瞭什麼原因使得巨齒鯊演化成如此巨大,2013年11月5日,任職於美國史密森尼位於巴拿馬之熱帶研究學會與佛羅里達大學的卡特琳娜 (Catalina Pimiento) 在第73屆學會古脊椎動物會議中表示,巨齒鯊巨大的體型讓它更易滅絕。 |
![]() |
巨齒鯊估算可長達 60 英尺(18 公尺),牙齒咬合力超過暴龍 (Tyrannosaurus rex) 。這種恐怖的海怪生長在 1600 萬年至 200 萬年前的海中,看起來這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是相較其他某些鯊魚物種,已存活在海洋五億年而身體結構卻沒有太多的變化。 卡特琳娜表示:「巨齒鯊並非一個成功的物種,與巨齒鯊生活在相同年代海中的許多鯊魚品種現在都還存在。」,巨齒鯊在地球自然史上的短暫演出,讓卡特琳娜不禁思索鯊魚的身體大小是否影響其演化上的成功 ? |
- Aug 09 Fri 2013 22:16
2013 Discovery Channel 鯊魚週引發造假爭議
2013年8月6日具有多年傳統的 Discovery Channel 鯊魚週播出本年度的第一個單元 "巨齒鯊︰還活著的怪獸" (Megalodon: The Monster Shark That Lives"),討論已滅絕的海洋巨獸巨齒鯊是否仍存活於世,播出當日吸引約 480 萬人次觀賞,創下開播 26 年來最高收視率紀錄。這個超高收視率的背後是要付出代價的,兩小時節目播映到最後,快速閃出免責聲明 "請注意,片中一些事物與假設是編導而成,巨齒鯊是否還存在至今仍有爭議",此一舉動激怒了 Discovery Channel 許多忠實觀眾,播出後在 Discovery Channel 的 Facebook 網頁迅速累積了千餘件觀眾的抗議,面對幾乎沒有確實根據,卻又拍攝如同紀錄片般的內容,讓許多 Discovery Channel 觀眾認為探索頻道欺騙大眾,輕率將累積多年之頻道聲譽毀於一旦。Discovery Channel 觀眾已經習慣於透過該頻道了解真正的科學知識,而不是在這個頻道觀賞科幻故事,特別是在具有保育色彩與優良傳統的鯊魚週系列節目。影響整個節目的評價的關鍵就是這個片段 |
在鯊魚週前這段影片就已經釋出在 Discovery Channel 網站上,近年來 Discovery Channel 口味越來越重,前陣子的裸體荒島求生系列即令人瞠目,當時我看到這段影片並沒有太多的感覺,直覺就是個虛構的片段,沒想到引起這麼大的反彈。這次事件也逼得節目執行製作人出面表示,有95%的海洋尚未被人類所探索,又誰真正知道巨齒鯊是否仍存在於其中呢? 此事件後續報導可參閱 2013 Discovery Channel 鯊魚週引發造假爭議 - 續 |
- Mar 03 Sun 2013 17:17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Aurora 巨齒鯊牙化石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奧羅拉 (Aurora , North Carolina ) 近大西洋沿岸的區域,位處於新生代沉積盆地,保存了豐富的海相化石,在新生代新近紀 (Neogene) 時期,北卡羅萊納州屬於的阿爾伯馬爾灣畔 (Albemarle Embayment) 的一部分。阿爾伯馬爾灣畔是大西洋海岸平原中較大的海灣,由化石紀錄推測,在新生代新近紀時期此溫暖的海域可能是鯨魚養育幼鯨地點,除了鯨魚之外,海豚,海豹,儒艮等多種海洋哺乳動物也在此處繁衍,這些鯊魚食物來源聚集此處,當然少不了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等古代鯊魚的蹤跡。而靠近海岸的陸地,也有三趾馬和駱駝生活著。奧羅拉附近的地質年代中,龐戈河地層 (Pungo River Formation) 沉積岩是屬於中新世 (Miocene) ,保留了大約距今兩千萬年前的古生物遺跡,而約克鎮地層 (Yorktown Formation) 則屬於上新世 (Pliocene),地質年代較為年輕,大約距今兩百五十萬至五百萬年。除了古生物化石之外,奧羅拉附近 Lee Creek Mine 蘊藏了豐富的磷酸鹽礦,這個人口不到一千人的寧靜小城鎮,正是全球頂級巨齒鯊牙化石產地之一。 |
與美國另一重要磷酸鹽礦區佛羅里達州中部的 Bone Valley 類似,受到磷酸鹽礦的影響,鯊魚牙的琺瑯質會產生極為高雅的色彩。奧羅拉 (Aurora) 巨齒鯊牙斜邊長大多落在三英吋到四吋半之間,比佛州 Bone Valley 的巨齒鯊牙略大。對某些偏執的蒐藏者而言,一個斜邊長超過五英吋完美的 Aurora 巨齒鯊牙如同聖杯 (Holy Grail) |
- Dec 16 Sun 2012 23:46
巨齒鯊與大白鯊間演化關係 - 續
巨齒鯊在 1843 年由瑞士出生的古生物學家 Louis Agassiz 發表時,的確是歸類在與大白鯊相同的噬人鯊屬 (Carcharodon),這份歷史文件在網路上是可以找的到的,下圖就是當時手繪的牙齒標本,Louis Agassiz 描述了此鯊魚牙齒與大白鯊牙間高度相似之處,1995 年開始有學者建議巨齒鯊應該歸類到古鯊屬 (Carcharocles),而兩者相似之處僅是趨同演化後的結果(Convergent evolution) 。 |
![]() |
巨齒鯊牙與大白鯊牙之間,除了之前提到的鋸齒狀邊緣粗細與牙齒厚薄等差異之外,另外一項明顯差異特徵就是巨齒鯊牙具有 bourlette,bourlette 目前沒有很明確的中文譯名,如下圖所示,這個下額巨齒鯊牙標本的舌面 (lingual),也就是獵物被吞進巨齒鯊嘴裡後看到的那一面,在照片中 V 型顏色不同的琺瑯質區域就是 bourlette,這項特徵在大白鯊牙中是不明顯的。化石澄清兄指點 bour 為 bower 的古字,有很多意涵,其中有船首錨之意,lette 應該有標記,符號之意,bourlette 外型類似船錨,應可以譯為錨形帶。 |
![]() |
這個巨齒鯊牙標本出自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沿岸 Battery Creek 沼澤區,長側邊長約 4 又 5/16 英吋,寬 3 1/4 英吋,是個沒有修補品質相當不錯的標本,可以清楚展現此一特徵。這是一個下額牙標本,可以看出在齒根中央明顯地隆起,相較上額牙的齒根更為厚實。選擇這個標本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的顏色跟 Louis Agassiz 論文的手繪圖十分神似。 |
![]() |
下圖照片是牙齒的唇面 (labial),也就是巨齒鯊張嘴時我們能看到的一面,在標本接近齒根的部位,仍可以看到顏色較深的 bourlette 保存下來。 |
![]() |
而邊緣的鋸齒狀切割面,保存狀態極佳,幾乎像個現生的生物標本。由於此化石並非陸產的鯊魚牙標本,很難得知較精準的地質年代。 |
![]() |
或許未來會有更多的研究,來佐證它與大白鯊間的演化關係,讓人們更了解這種令人震驚的史前巨獸。 |
- Nov 24 Sat 2012 12:18
巨齒鯊與大白鯊間演化關係
2012 年11月14 日在 Wiley 古生物期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再度挑起 150 年來大白鯊起源的論戰。這篇論文中美國科學家發表一新古生物鯊魚物種 Carcharodon hubbelli,填補了今日大白鯊 (Carcharodon carcharias) 與已滅絕之鯖鯊 (mako sharks) 間的演化空缺。並再次提出證據,大白鯊並非由體型巨大的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演化而來。 |
![]() |
美國新澤西州蒙茅斯大學達納埃雷特 (Dana Ehret) 教授表示“早期古生物學家排列巨齒鯊齒序(dentitions) 時會參考現生大白鯊魚齒序,這是因為這些牙齒看起來與大白鯊牙類似,當然會以大白鯊齒序來做為參考模式”,由於大白鯊與已經滅絕的巨齒鯊牙都有著鋸狀的切割面,讓早期古生物學家認為此一滅絕的生物與大白鯊有著密切關聯。“若是比較牙齒的鋸齒的形狀與大小,我們會發現這是屬於兩個不同演化譜系的鯊魚,他們實際上是非常不同的。 |
- Sep 22 Sat 2012 19:43
2012 Discovery Channel - Sharkzilla 鯊魚週特集
今年八月探索頻道鯊魚週介紹的主題正是已經滅絕的海中巨獸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影片中穿插了加州陸產鯊魚牙的聖地 - 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近郊的鯊牙山 (Sharktooth Hill) 挖掘經驗。 |
|
- Aug 18 Sat 2012 23:42
雜談智利古生物化石保護
智利是南美洲化石重要產地之一,智利安地斯山主脊的岩層可回溯到至少一億六千五百萬年前,約為中生代晚期,但是智利出土的新生代時期的化石,更為世人所注目。智利中部安地斯山區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的分佈時間介於四千萬至一千萬年前,很多標本是此一時期唯一留下的哺乳類化石,在南美洲其他地區都找不到。而智利中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區 (Atacama Desert),是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區,十九世紀時這片這片沙漠本來分屬智利、玻利維亞和祕魯三個國家,在1879~1883的太平洋戰爭中智利獲得勝利,便取得這塊沙漠地區的主權。阿塔卡馬沙漠區的磷酸鹽礦區,佈時間介於四百萬至六百萬年之間,出產著最受全球蒐藏者青睞的海相化石- 巨齒鯊牙 (Carcharocles megalodon)。 |
智利巨齒鯊牙體型龐大,保存狀況良好,相較其他地區出土的巨齒鯊牙,它齒根特別厚重,顏色多呈現淡淡地褐色,極受市場上歡迎 (附帶欣賞阿源大哥的蒐藏)。智利巨齒鯊牙市場需求量很大,但供給數量則相當稀少,原因在於 2008 年後智利政府加緊查緝,國際市場所有貨源幾乎都斷了。 |
智利 1970 年便制定了相關保護法規,但直到近年智利海關對於古生物化石出口管制才開始嚴格執行,智利海關檢查人員只要發現任何歷史遺跡,國寶級藝術品,人類學考古物品或古生物學化石準備出關,此類貨品若沒有附帶合法之審查文件,會立刻轉送到國家古蹟委員會,以便確定貨品是否被國家法律所保護。智利海關是依照以下法規進行執法工作: 智利海關條例 |
- May 31 Sun 2009 16:49
宜蘭縣頭城鎮化石採集
烏石港位於宜蘭頭城的北方,烏石港清代時曾經為蘭陽地區的第一大商港,後因淤積而逐漸喪失港口價值。烏石港名稱,出自於港內一巨型黑色岩石,此岩石即為黑色硬頁岩。宜蘭自頭城到大里一帶,無論山上海邊都可以看到這種黑色硬頁岩。 |
![]() |
頁岩是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形成,是沉積岩的一種,有機會保存古生物化石。依據江協堂先生在蘭陽博物館電子報中的介紹,烏石港附近硬頁岩的地層年代屬於新生代古近紀漸新世 (Cenozoic Paleogene Oligocene) 乾溝層,乾溝層形成年代距今約 3000 萬年左右。頁岩薄頁狀的節理,很容易破碎剝離,不需要使用工具,徒手便可剝下表面龜裂的岩石。這次假日與家人出遊,手邊沒帶任何工具,見到了黑色頁岩,還是忍不住蹲在地上,把它們一片片剝下來檢視。即使隨性撿拾,還是有機會找到化石。下面就是這次採集到的標本,這個化石直徑只有 2 mm,看起來是有孔蟲門 (Foraminifera) 的海洋生物。 |
![]() |
![]() |
這個化石小小的不起眼,也不值錢,畢竟自己採集的感覺還是不一樣,也讓自己與孩子對過去的台灣有了更深切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