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Asaphus (Neoasaphus) sulevi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櫛蟲目 Asaphida |
亞目 (Suborder) | 櫛蟲亞目 Asap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
科 (Family) | 櫛蟲科 Asaphidae |
屬 (Genus) | 櫛蟲屬 Asaphus (Neoasaphus) |
種 (Species) | sulevi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Ordovician (Kunda Horizon, Darriwilian Stage) (468 - 460 百萬年) |
產地 | 俄羅斯聖彼得堡 Vilpovitsy quarry, Saint-Petersburg,Russia |
尺寸 | 化石長約 49 mm 寬約 32 mm |
![]() |
之前介紹我的 Asaphus (Neoasaphus) cornutus pander 櫛三葉蟲 標本時,曾提及賣方誤植為 Asaphus (Neoasaphus) sulevi 櫛蟲,這次展示化石標本則是貨真價實的 Asaphus (Neoasaphus) sulevi 櫛蟲了。 |
![]() |
Asaphus holmi ,Asaphus latus 與 Asaphus sulevi 三種櫛蟲在市場上並不多見,或許是俄羅斯清修工作室習慣用拋光的方式修飾化石表面,細微的泰瑞斯線一經拋光就蕩然無存了。而泰瑞斯線又是這三種品種的重要生理特徵,只要泰瑞斯線被修磨掉,就無從辨識品種。在光線良好狀況下,泰瑞斯線肉眼即可看見,若標本尺寸較小,在十倍的放大鏡下亦可看的很清楚。當然若是如下圖般放大到 50 倍攝影,看的就更清楚了。 |
![]() |
![]() |
我有一陣子覺得很困惑, 為何 Saint-Petersburg Paleontological Laboratory 陳列銷售的櫛蟲就那幾種,而 eBay 上卻各式各樣的稀有櫛蟲都有,近來漸漸了解,eBay 上賣家素質參差不齊,櫛蟲品種標示錯誤很多,標示稀有品種可以抬高競標時價格,相較起來 Saint-Petersburg Paleontological Laboratory 標示就保守多了。他們曾告訴我許多特定品種三葉蟲;在當地能被挖掘出來的地層僅有幾十公分厚度,挖掘到的機率本就不高,要完整到能賣就更需機緣巧合了。像 Asaphus sulevi 這種外表不起眼的櫛蟲,其實還蠻稀有的,可能是長的太普通了,價格並不高就被我標回了台灣,也可能是蟲體被地層擠壓變形,導致賣相不討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