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Macrocrinus mundulu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
綱 (Class) | 海百合綱 Crinoidea |
亞綱 (Subclass) | 圓頂海百合亞綱 Camerata |
目 (Order) | 單杯圓頂海百合目 Monobathrida |
科 (Family) | Compsocrinina |
屬 (Genus) | 巨集屬 Macrocrinus |
種 (Species) | mundulus |
年代 | 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早期 Paleozoic Carboniferous, Lower Mississippian (Osagean Stage Edwardsville Formation) (345 - 340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印第安納州蒙哥馬利郡克勞福茲維爾市 Edwardsville Formation,Crawfordsville,Montgomery County,Indiana,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80 mm 寬約 23 mm |
![]() |
![]() |
![]() |
這是我另一件出自美國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 (Crawfordsville) 的 Macrocrinus mundulus 巨集屬海百合化石標本,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近郊地層保存了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主要的海百合群體,在此地區可以找到約有 40 餘個屬 60 餘種的海百合,以立體浮雕般被完好的保存下來,驚人的多樣性與高品質標本是吸引收藏的主要原因,這個標本與前一個標本相較,長長的肛門管 ( anal tube ) 被圍繞在腕部中央非常顯著。 |
![]() |
![]() |
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的海百合化石被販售蒐藏,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1842 年當時年僅九歲的霍勒斯霍維 (Horace Hovey ) 以 5 美元價格販售他所採集到的海百合化石,當時他以為這是一個石化後的蟾蜍 (warty toad),沒料到因此揭開往後一百六十多年採集與蒐藏印第安那州海百合化石的序幕。在 1859 年之前,克勞福茲維爾市附近海百合採集多是為了當地學校對於自然史研究上的需求,1875 年之後,化石清修技術大幅躍進,開始有商人買地取得採礦權,大量開採精緻的海百合化石,1906 年之後此地沉寂了一段時間,直至 1960 年代再度受到了學界與商業市場的重視,今日全球自然史博物館中多半有此地漂亮的海百合化石館藏。 |
![]() |
在古生代始石炭紀時期克勞福茲區域海底環境可能是淺水的三角洲環境,多品種的海百合以很高的密度棲息在此地,定期的海底風暴產生了海底滑塌,大量淤泥一再地活埋當地的海白合,讓三億多年後的我們有機會看到這些保存良好的珍品。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