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60 萬年前已經滅絕的巨型海洋掠食動物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究竟是因為何種原因造成滅絕,一直是科學家樂於探索的問題,2016 年 3 月由蘇黎世大學古生物研究所和博物館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charocles megalodon over time reveal clues about extinction mechanisms,此團隊利用巨齒鯊化石出土地點與時間資料彙整分析,試圖找出巨齒鯊滅絕之謎。
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巨齒鯊的滅絕與新生代地球氣候改變並無直接關聯,造成巨齒鯊滅絕的原因很可能與獵物的多樣性降低以及出現新的競爭對手有所關聯。蘇黎世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卡塔利娜 (Catalina Pimiento) 運用古生物資料庫 PaleoBioDB 等數個可信之化石紀錄資料來源, 將超過 280 件化石標本的出土地理位址與時間進行分析得到了此一研究結果。 |
本圖引用自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charocles megalodon over time reveal clues about extinction mechanisms |
過去曾有學者認為,巨齒鯊的獵物如鯨魚,海豹等脂肪豐厚的哺乳動物遷移到較冷的海域,讓生活在溫暖水域的巨齒鯊無法跟隨遷移,造成了巨齒鯊滅絕,但此次研究如上圖所示,從中新世早期 (2300萬-1600萬年前) 巨齒鯊主要分佈在北半球的溫暖水域,例如美國東岸與西岸,歐洲與印度洋。到了中新世中期 (1600萬年-1100萬年前),物種數量豐富度 (Abundance) 達到顛峰,在水溫較低的區域也開始發現化石,例如歐洲北部與南美洲都有化石出土的紀錄。而時間推演至中新世晚期 (1100萬-500萬年前),巨齒鯊的地理分布位置擴展至最大。而進入上新世之後 (500萬-260萬年前) 巨齒鯊的數量開始下降。卡塔利娜表示 : 「我們無法找出巨齒鯊的滅絕與全球氣溫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聯,氣候條件的變化並沒有對巨齒鯊的物種密度和活動範圍造成影響」,研究顯示巨齒鯊的數量在氣溫較冷的時期並沒有下降,而海水溫度較高時期也沒有顯著上升,並且現生的鯊魚有能力在攝氏 11 度到 26 度的水溫範圍內生活。這些都意味著其他物種的演化似乎已經對巨齒鯊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當巨齒鯊的分布範圍萎縮的同時,許多被掠食,體型較小的海洋哺乳動物物種也跟著消失,這表示新的海洋掠食動物出現加入競爭,例如虎鯨 (Orcinus orca) 的祖先與大白鯊開始加入競爭行列 ,與巨齒鯊一起爭奪日益稀少的食物來源,這很可能讓體型巨大的巨齒鯊難以得到足夠的食物。運用化石紀錄重新建立出新生代巨齒鯊分布格局 (distribution patterns),讓我們對於巨齒鯊滅絕途徑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圖照片是我另一件巨齒鯊牙的標本,這是出自美國喬治亞州黑水沼澤的上額側邊牙,碧綠色琺瑯質齒冠,長側邊長 5.49 英吋,寬 4.263 英吋 ,垂直長度超過 5 英吋,是比較高價的巨齒鯊牙標本。 |
這件標本的錨形帶 (bourlette) 保存算不錯,齒冠邊緣的小鋸齒保存狀態也很好,加上尺寸超過五英吋,多年前購入時,著實讓收入不豐的我反覆思量 。 |
物種間的競爭可能是造成巨獸滅絕的主因,這幾年利用科技的 Uber 對全球傳統計程車業者造成了相當的衝擊,每個產業都在擔心何時會出現自己的 Uber moment,手中巨大的牙齒標本似乎提醒著我們,隨時關注周遭環境的改變,以開放的態度,持續學習保有自己的競爭力,物種演化競爭的啟示也值得在現代人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為借鏡。 |
- May 21 Sat 2016 17:42
以巨齒鯊化石時間與地理分佈格局探索滅絕原因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