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Hypostome of Isotelus maximus (metisto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櫛蟲目 Asaphida |
亞目 (Suborder) | 櫛蟲亞目 Asap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
科 (Family) | 櫛蟲科 Asaphidae |
屬 (Genus) | 等稱蟲屬 Isotelus |
種 (Species) | 巨大種 maximus (maximos)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晚期 Paleozoic Upper Ordovician (445 – 443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俄亥俄州 Waynesville Formation, Warren County, Ohio,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23 mm 寬約 25 mm |
![]() |
![]() |
前一篇提到等稱蟲也是美國俄亥俄州最具代表性的化石,照片中便是出自該地等稱蟲的口下板(Hypostome),這是一個幾年前買的標本。"口下板" 在台灣也常翻譯為"唇瓣",而在大陸大多譯為口下板,口下板是三葉蟲頭部腹面的一塊盾形鈣化的結構,現生的節肢動蜱和蟎蟲也有類似的構造。 |
![]() |
游離型 (Natant),口下板與口腹邊緣 (anterior doublure) 是分離的,左圖這個產自中國大陸的Maotunia sp. 毛屯蟲屬三葉蟲的腹面化石,照片中可以看到游離型口下板的特徵。游離型口下板是屬於較原始的形式,寒武紀時的三葉蟲口下板大多是此一型式。 |
![]() |
共同型(Conterminant) ,口下板直接連接口腹邊緣,左圖這是產自摩洛哥的 Cheirurus sp. 手尾蟲屬三葉蟲的腹面。紅線以下就是這隻手尾蟲的口下板,由照片可以看出它的口下板形狀與等稱蟲差異就很大了。 |
![]() |
共同型的口下板除了緊密連接著口腹邊緣之外,左圖紅線所標示的連接的位置,與背面的頭鞍 (glabella) 前緣是對應的,學者推論擁有共同型口下板的三葉蟲應為掠食性動物。頭鞍與口下板組成一個堅固之結構,足以支撐撕裂獵物時的需要的額外力量。 |
接近型 (Impendent),我手邊目前沒有這種形式的三葉蟲標本,接近型與共同型兩種口下板相同之處在於;口下板都是直接連接於口腹邊緣,而不同之處則是接近型口下板連接處沒有與背面的頭鞍 (glabella) 前緣對應。學者認為這類三葉蟲食物來源複雜,才會演化成這種結構,接近型口下板最常在 Illaenina 斜視蟲科中出現。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