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Asaphus (Neoasaphus) kotlukovi tumidu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櫛蟲目 Asaphida |
亞目 (Suborder) | 櫛蟲亞目 Asap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
科 (Family) | 櫛蟲科 Asaphidae |
屬 (Genus) | 櫛蟲屬 Asaphus (Neoasaphus) |
種 (Species) | kotlukovi tumidus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Ordovician (Aseri Horizon, Darriwilian Stage) (468-460 百萬年) |
產地 | 俄羅斯聖彼得堡 Wolchow River,Saint Petersburg,Russia |
尺寸 | 化石長約 80 mm 寬約 46 mm |
之前展示化石標本 Asaphus cornutus pander 櫛蟲時,曾提到俄羅斯的 Asaphus 櫛蟲屬下有三十餘種,其中只有六種在雙眼後方外側會有突起的小瘤(protuberance)。接著我們再看一種有突起小瘤的品種 Asaphus kotlukovi tumidus。這個標本我曾經展示過它的放大照片,這次則著眼於它的主要生理特徵。下方照片可以看 Asaphus kotlukovi tumidus 眼柄後方的突起小瘤,Asaphus kotlukovi tumidus 櫛蟲在頭鞍(glabella) 前端與活動頰 (free cheek) 尚有少許的泰瑞斯線(terraces lines),但在突起小瘤附近,並沒有像 Asaphus cornutus pander 櫛蟲般佈滿了細微的泰瑞斯線。此外,Asaphus kotlukovi tumidus 眼柄較長,在眼柄後側方的活動頰會略微凹陷。 |
而另外一項明顯的生理特徵,就是他兩條近乎直線的面縫合線 (facial sutures),參考左方照片中紅線所示,由眼柄下方往頭部前端延伸的面縫合線的確近乎於直線。 我們可以發現三葉蟲到種名(species) 層級的生理特徵辨識;品種之間的差異點都是些細微曲折的小地方,了解自己手上化石標本的特徵,可以增加收藏的樂趣,也可以做為在網路上選購化石標本時的依據。因此,網路賣方所提供的照片中,是否能夠展現出這些重要的特質?應是下標或下訂單前思考的一環,畢竟賺錢不容易啊,花錢時還是要多想想。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