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化石見聞錄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1年3月17日 ScienceDaily 簡述了一篇近日發表的論文,探討古生物遷徙與交配研究。 專業譯者小不點小姐在她的 blog 中將全文譯出,在獲得她同意之下轉載於此,對古生物化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小不點秘密基地裡找到許多科學新知,全文轉載如下。

三葉蟲這種古代節肢動物是現今的龍蝦、蜘蛛和昆蟲的親戚。它們在2億5千萬年前滅絕,但有不少保存狀態絕佳的標本。三葉蟲的群聚化石比單一完整的標本更吸引收藏者。在少見的例子中,會發現形成化石的三葉蟲群落。辛辛那提大學地質學教授 Carlton E. Brett 在這些亂葬堆中找尋古生態環境與生物行為的相關證據。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今年元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後,首宗非法出口化石被海關查獲的案例出現,以下內容摘自法治網

擬在出口貨物中蒙混過關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就三葉蟲蒐藏數量之豐而言,大概就屬 nan 大哥了。nan 大哥蒐藏各品種三葉蟲標本已逾十年,過去幾年一直期望能有機會前往請益,苦於 nan 大哥長年往返於兩岸,直至今年農曆年後方有機會拜訪 nan 大哥。匆匆兩小時的時間內,各式珍品陳列眼前,真可謂目不暇給,當日隨手拍攝幾張俄羅斯聖彼得堡出土的奧陶紀三葉蟲照片,在此與同好分享。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是平平無奇的三葉蟲品種,也是有機會出現令人驚訝的標本。在市場上最常見到,也最平價的美國三葉蟲品種;莫過於產自猶他州的 Elrathia kingi 金氏艾雷斯三葉蟲了,在1960-1980 年間,就至少有超過 150 萬件金氏艾雷斯三葉蟲的標本自惠勒岩層 (Wheeler Formation) 中被發掘出來,日前 Jason Cooper 先生自美國猶他州鼓山 (Drum Mountains) 發現一件驚人的金氏艾雷斯三葉蟲標本,並由 Scott Vergiels 先生清修完成。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0年11月3日當代最知名的三葉蟲古生物學者 Richard Fortey  博士,受邀參加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150週年紀念講座,並以”三葉蟲之生活型態”為題進行一場 54 分鐘的演講,全程以高畫質設備錄影,近日公布於網路,對於我們這些無緣進入全球頂尖學府的凡夫俗子,也能在 Internet 上聆聽這場演講。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先閱讀 Richard Fortey 的科普著作 “當三葉蟲統治世界 (Trilobite! Eyewitness to Evolution)” 一書,對於瞭解這場演講內容會有很大的助益。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化石保護管理最高層次的科學決策諮詢機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在當日召開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暨貫徹落實《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座談會上,中國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出任專家委員會主任,並向專家委員會5位顧問和30多位委員頒發了聘書,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來自中國國務院法制辦、文物局、海關,還有一些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中國中科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國內目前最具權威性的專家學者。

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章程》,確定專家委員會是在中國資源部領導下,為古生物化石保護與管理提供政策諮詢和技術支援的組織。委員們將履行以下職責: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近化石證據顯示,寒武紀(Cambrian)時期的地球可能已經出現了一群嬌小可愛卻會同類相殘的海底生物了,最近在美國猶他州惠勒葉岩 (Wheeler Shale Formation) 所採集的球接子三葉蟲 (Agnostoidea) 的標本中,發現許多類似齒痕、與疑似相互攻擊的化石證據,間接引發某些學者推測球接子三葉蟲可能存在著同類相食性的特性。

美國蒙特霍利約克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的古生物學家 M.McMenamin 表示:“我對於球接子三葉蟲總是感到很疑惑,不能完全了解它們在寒武紀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已經於 2010 年8月25日國務院第123次常務會議通過,並於 2010 年9月5日公布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10-09/10/content_1699800.htm),將於2011年1月1日起正式開始施行。

一如之前公開徵求意見之初稿,在此新條例中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買賣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中國政府對違法出境的古生物化石有權進行追索。中國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表示,隨著古生物化石收藏熱的出現,古生物化石的經濟價值日益升高,由於經濟利益驅動,出現了亂採濫挖現象嚴重、收藏單位收藏行為不規範、古生物化石市場混亂、古生物化石走私嚴重等問題,而現有的《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由於其法律層級較低,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因此,有必要通過制定條例解決突出問題。條例規定,建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承擔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擬定、設立國家級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諮詢、古生物化石發掘申請評審、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進出境鑒定等工作。鑒於當前的收藏熱,條例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買賣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國有收藏單位不得將其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轉讓、交換、贈與給非國有收藏單位或者個人。其中規範重點保護化石的第七條條文如下:

第七條 按照在生物進化以及生物分類上的重要程度,將古生物化石劃分為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鱟蟲 (Triops sp.) 是一種淡水小型蝦類,英文俗名被叫做恐龍蝦 (dinosaur shrimp),這個名稱是因為在兩億兩千萬年之前,它的祖先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也算是一種活化石,台灣水族館有時候也可以看到當成寵物在販售,鱟蟲的生命週期很短,從生到死往往只有數週的時間。鱟蟲的外型,常常被人認為與三葉蟲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的頭部長相的確會讓人聯想起 Harpididae 鐮蟲科三葉蟲,實際上鱟蟲的鰓長在腳上,足上絲狀鰓,緊密地從頭部長到尾部,分類上屬於鰓足綱 (Branchiopoda)。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幅員遼闊的俄羅斯也是全球重要之化石產地,目前俄羅斯名列經濟快速成長的金磚四國之一,但在1991年蘇聯共產政權甫解體之時,曾有一段頗長的時間物價高漲經濟蕭條,並且出現了法治的空窗期。電影軍火之王 (Lord of War) 中誇張的軍售國家武器行為,在各行各業都有類似的情況。當時莫斯科某些博物館缺乏營運的金費,一些古生物研究人員開始私自銷售博物館的化石館藏。1992年時曾有15件極為珍貴的迷齒亞綱的兩棲類化石骨骼被竊,被發現時空蕩的陳列櫃是被鎖上的,很明顯是內部人員所為。其中一件直至 1994年才透過德國古生物學者的努力,送返回俄羅斯。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第五條最關鍵的《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名錄》截至本文撰寫時尚未制定出來,為什麼攜帶或出口中國化石出境仍是高風險的行為呢? 原因在於2009年之前中國現行《刑法》在“走私罪”中並未列有“走私古生物化石罪”,這讓違反《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中的非法運送出境時很難量刑,因此對於化石走私都是採用“走私文物罪”加以定罪量刑。“走私文物罪”在中國大陸是十分嚴重的罪名,其量刑原則如下: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三級文物二件以下的,屬於走私 文物罪“情節較輕”,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二級文物二件以下或者三級文物三件以上八件以下的;
(二)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等惡劣情節的。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屬於走私文物罪“情節特別嚴重”,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一級文物一件以上或者二級文物三件以上或者三級文物九件以上的;
(二)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的;
(三)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準,並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中國大陸化石保護相關法規許多朋友並不清楚,在此做個簡單的整理。目前中國大陸對於化石保護主要由兩項法規所規範,其一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 年7月所制定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管理辦法》,此法中所指的脊椎動物僅限於新生代第四紀古脊椎動物化石,是以保障人類始祖化石為主的法規,其法源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而另外一個相關法規,則是 2002年7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所發佈的《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此法是針對古生物化石保護為主的法律,在此之前古生物化石保護多由地方政府自訂之法規來管理,2002年開始則由國土資源部統一各省相關法規。此法之實施對於喜歡蒐集大陸化石的朋友影響頗大,特將此法歸列於下:

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Tachypleus tridentatu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 (Subphylum) 螯肢亞門 Chelicerata
綱 (Class) 肢口綱 Merostomata
亞綱 (Subclass) 劍尾亞綱 Xiphosura
目 (Order) 劍尾目 Xiphosurida
科 (Family) 鱟科 Limulidae
屬 (Genus) 亞洲鱟屬 Tachypleus
種 (Species) 三棘鱟種 tridentatus
 
年代 現生
產地 日本北海道 Hokkaid, Japan
尺寸 標本長約 98 mm 寬約 48 mm
 

鱟 (Horseshoe crab) 是已知與三葉蟲親源關係最近的現生動物,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省(Manitoba) 發現一隻鱟化石,該地層為古生代志留紀早期,約距今四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古老的動物與他的祖先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代表著鱟的構造可以經得起地球史上四次大滅絕事件的考驗,包含了讓 96% 海洋生物滅絕的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只可惜通過自然界嚴苛天擇的完美設計,也無法抵擋現代人類所造成的海洋汙染。過去在台灣西岸的潮間帶都有鱟的蹤跡,現在大概只剩下金門與澎湖某些人跡罕至的離島可以看到野生的鱟了,野生鱟是否能存活,已經是海岸潮間帶健康與否的指標。近年來發現鱟含銅離子的藍色血液,是非常有商業價值的試劑,使得台灣研究單位開始嘗試人工飼養與繁殖鱟,並名揚國際獲致不錯的成果。高度的經濟價值讓鱟絕種的機會大減,但若人類對於海洋汙染不停止,仍無法確保野生鱟不會在自然環境中絕跡。目前在美國、日本與香港等地,鱟都被列為保育類動物,但在亞洲許多地區的海產店裡,沒什麼肉的鱟還是經常被列在菜單之中。

鱟的外型如下圖,與三葉蟲真的很相似,頭胸甲 (Prosoma) 與鐮蟲屬三葉蟲的頭部還真像,鱟的縫合線 (Suture line) 與三葉蟲的胸節也很像,讓它可以彎曲身形,鱟的劍尾 (Telson) 與達爾曼蟲屬三葉蟲又很近似,事實上美國紐約州出產之 Dalmanites limulurus 三葉蟲的種名,就是源自於美洲鱟 Limulus polyphemus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依據 2009年5月7日 Discovery News 的報導,在葡萄牙北部阿羅卡(Arouca)一個採石場發現的巨大三葉蟲化石標本,近日在地質學相關期刊發表,這個標本可能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三葉蟲標本。過去的三葉蟲化石標本紀錄為 2000 年在加拿大馬尼托巴省 (Manitoba) 出土的 Isotelus rex 三葉蟲,長度為 72 公分( 28.3 英吋)。

去年葡萄牙阿圖薩大學 (Artur Sa of the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員 Tras-os-Montes 與 Alto Douro 發現了一群長達 50 公分至 70 公分 (19.7和27.6英吋) 的三葉蟲化石標本。其中兩個三葉蟲化石長達 90 公分 (35.4 英吋) 可能是已知最大的三葉蟲標本,在西班牙附近的三葉蟲化石多小於 10 公分,但在此一採石場出土的三葉蟲化石,很多超過 30 公分。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美國時間 2009年3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了一項聯邦公共土地管理法修正案 H.R. 146, the "Omnibus Public Land Management Act of 2009.",開始限制美國境內違法採集與挖掘任何種類的化石(包含動物和植物,此依法令中任何美國聯邦土地在沒有許可證的狀況下將全面禁止採集與挖掘化石。並只允許專業的大學和博物館進行採集。 根據此法律之 6304 章程,提出的一個例外,允許個人在聯邦土地上以休閒型態進行化石採集,但必須在合理數量之內,並且將採集到之動物和植物古生物資源用於非商業用途,其餘狀況皆須遵循 6306 章程之管制,由於我不是學法律的,非專業地嘗試將相關條文翻譯如下,原始條文可參閱 http://www.washingtonwatch.com/bills/show/111_HR_146.html :

(一) 禁止行為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夏威夷自然保護協會資深科學家 Sam Gon III 博士,把今年收到的一張耶誕卡片向 Yahoo! Trilobites Club 的會員們分享,在此也藉這張卡片祝大家明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度過不景氣的新年。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