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Zlichovaspis rugosa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鏡眼蟲目 Phacopida |
亞目 (Suborder) | 鏡眼蟲亞目 Phacop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達爾曼蟲總科 Dalmanitoidea |
科 (Family) | 達爾曼蟲科 Dalmanitidae |
屬 (Genus) | 里可法蟲屬 Zlichovaspis |
種 (Species) | rugosa |
年代 | 古生代泥盆紀早期 Paleozoic Lower Devonian (416 - 398 百萬年) |
產地 | 摩洛哥 Alnif,Morocco |
尺寸 | 化石長約 50 mm 寬約 29 mm |
這是自摩洛哥出土的 Dalmanitidae 達爾曼蟲科標本,石灰岩的質地搭配現代清修技術,使得這個標本品質相當不錯,而價格可要比美國紐約州出土的同科同尺寸的標本便宜多了。這個標本的體態很特別,胸節與頭部之間呈現一個傾斜角度。依據 2008 年Petr Budil, Alan Trevor Thomas & František Hörbinger 等學者發表的論文 Exoskeletal architecture, hypostomal morphologyand mode of life of Silurian and Lower Devoniandalmanitid trilobites ,在抽樣 66 份 Zlichovaspis rugosa 三葉蟲標本中,只有 4 件標本呈現這種體態 (4.55%),理論上應該較算是較稀有的標本,我反而情願它是個鋪平的標本,如此觀察起來較方便。在古生代海洋生態系統中,目前主流學說認為達爾曼蟲科是兼具掠食者與清道夫的角色,下圖是此標本的一雙裂色眼 (schizochroal eye),代表著掠食性動物所需要的好視力。 |
而這個標本的特殊體態,一般的解釋是,達爾曼蟲會於海底淺層處挖掘,潛伏於沉積物中,此標本頭部附近的母岩可視為沉積物地平線,而身體藏於更深的沉積物中。由於淺藏在沉積物中的生活型態,對於其他海洋生物的屍體,達爾曼蟲也會運用胸部與尾部下方的足肢送往嘴部。 |
我算是蠻常買摩洛哥三葉蟲化石的蒐藏者了,摩洛哥假造化石惡名昭彰,我是不敢在網路上亂買摩洛哥出土的寒武紀三葉蟲化石與泥盆紀的裂肋目三葉蟲化石。但仍有相當多漂亮且真實比例高的化石出自該地區,我覺得向固定與信任的賣方交易是很重要的,了解賣方的化石來源,往往可以解除很多心中的疑慮。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