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Cornuproetus (Diademaproetus) holzapfeli praecursor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砑頭蟲目 Proetida |
亞目 (Suborder) | 砑頭蟲亞目 Proet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砑頭蟲總科 Proetoidea |
科 (Family) | 砑頭蟲科 Proetidæ |
亞科 (Subfamily) | 角砑頭蟲亞科 Cornuproetinæ |
屬 (Genus) | 角砑頭蟲屬 Cornuproetus (Diademaproetus) |
種 (Species) | holzapfeli praecursor |
年代 | 古生代泥盆紀早期上層到中期 Paleozoic Middle Devonian (407-385 百萬年) |
產地 | 摩洛哥 Timrhanrhart Formation, Jebel Gara el Zguilma 之東北部, Morocco |
尺寸 | 化石長約 30 mm 寬約 23 mm |
![]() |
這是我第一次展示 Proetida 砑頭蟲目三葉蟲標本,砑頭蟲目三葉蟲是唯一能存活到二疊紀才滅絕的三葉蟲,此目在三葉蟲演化史上是最終品種,但是它們外表卻蠻單純樸素。早年 Proetida 砑頭蟲目是被歸類在 Ptychopariida 褶頰蟲目,直至 1975年 Richard Fortey 與 Owens 才將它們獨立成一個新的目。Proetida 砑頭蟲目與 Ptychopariida 褶頰蟲目大都是下縫合線 (Opisthoparian) 形式,如下圖紅線所標示的,面縫線 (facial sutures) 的終點位於頰刺 (genal angle/genal spine) 的後端,也就是在頭部的末端。這是兩個目 (Order) 間相似之處,而砑頭蟲目三葉蟲的頭鞍 (glabella) 大而明顯,頭鞍上常布滿顆粒狀的小瘤,且大都有著眼睛與頰刺,這是與 Ptychopariida 褶頰蟲目較不相同之處。 |
![]() |
Cornuproetus (Diademaproetus) 角砑頭蟲屬是 1964 年由古生物學家 G. Alberti 所發表,一般市面上最常見的就是照片中的 Cornuproetus (Diademaproetus) holzapfeli praecursor 三葉蟲,角砑頭蟲屬是相當有特色的品種,除了超長的頰刺之外,寬的驚人地枕環 (Occipital ring) 也是它的特色之一。 Proetida 砑頭蟲目三葉蟲的眼睛,是由細小水晶體構成的全色眼 (Holochroal eye),又有相當多比例品種出自假造歪風盛行的摩洛哥,這也增加了網路採購時的風險。砑頭蟲目三葉蟲的全色眼水晶體肉眼不容易看到,下圖照片是在強烈日光下拍攝,也不容易看出全色眼水晶體。若將左眼放大 75 倍拍攝,就可看到細小水晶體了。並非每個摩洛哥 Proetida 砑頭蟲目三葉蟲都能將全色眼保存得這麼好,這個標本品質算是相當不錯了。 |
![]() |
|
即便選對了標本,如何安全地將它寄回台灣,又將是另一大風險。有著長棘刺的三葉蟲化石標本是極為脆弱的,一旦有擠壓碰撞,就會造成棘刺斷裂,而一般蒐藏者又很難修復這類損傷,收到破碎化石時的懊惱可想而知。這隻角砑頭蟲有著長長的頰刺,其中一個頰刺懸在空中,一般泡棉包裝是無法保障它的運送安全,賣方將此標本固定在照片中藍色保鮮盒內,只要固定處不脫落,便可以承受寄送過程中合理的碰撞與擠壓。泥盆紀時三葉蟲為了對抗掠食者,發展出各式棘刺,賣方對於標本包裝是否專業?也成為選購泥盆紀三葉蟲化石時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