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中曾經提到,在美國東南沿岸黑水河中搜尋鯊魚牙化石是件危險的工作,PaleoCris 在自己的 Youtube 頻道分享在美國佛羅里達西南部 Peace River 實際潛水搜尋化石的影片,在黑水河中若沒開燈的確是伸手不見五指,必須依靠安全繩確保可以平安回到船邊,可以體會整個過程的辛勞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直是重要新生代鯊魚牙的產地,依據 2015 年 3 月的一份新聞報導,南卡考古學和人類學學會 South Carolina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SCIAA) 開始要求這些專職潛水採集者必須填寫採集報告,否則將會撤除化石採集執照,合法潛水採集化石在南卡必須經由 SCIAA 核發執照,並在每次採集後附上照片描述每一個化石的採集地點,這則當地的新聞報導看來,南卡州政府對於化石採集的管理似乎開始趨嚴,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並非每個漂亮的巨齒鯊牙化石,都可以在海灘旁休憩時即可拾得。許多出自美國東南部的巨齒鯊牙化石都深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水沼澤中,採集者必須在短吻鱷與毒蛇出沒區域冒著危險尋找這些上古遺寶。2002 年時出版 Megalodon: Hunting the Hunter 書中曾提及多次;人稱 "MEGALODON MAN" 的採集專家 Vito Bertucci 先生,很不幸地在此書初版兩年後的一次潛水採集中喪生。有著十五年以上潛水採集經驗的 Vito Bertucci 先生於 2004 年 10 月在美國喬治亞州一條黑水河中喪失了寶貴的性命。至今仍不清楚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過去 Vito Bertucci 曾描述過在這類沼澤中的採集過程。他說 : "就好像跳進一杯咖啡,你看不到你的手在何處"。

Mercator 1569 世界地圖照片來源 : Wikipedia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保存完好三葉蟲外殼化石十分常見,但是人們對於三葉蟲的內部與解剖結構的了解程度卻十分有限。除了少數保有三葉蟲內部的珍貴化石之外,過去會利用 X 射線與現生節肢動物的解剖學知識,來假設三葉蟲有著類似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與肌肉系統。2014 年 10 月下旬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 2014 GSA 年會上,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邁克爾·魯塔納 (RUTANA, Michael A.) 發表了一項新發現,邁克爾·魯塔納運用手提式 CT 掃描設備,以 X 射線穿透八個不同屬的三葉蟲化石,並將三葉蟲內部化石密度以三維度立體方式呈現出來。其中七件是古生代寒武紀三葉蟲,分別為 Elrathia kingiiModocia typicalisModocia laevinucha,Labiostria westropi,Alokistocare idahoensis,Olenoides nevadensis,Hemirhodon amplipyge,與兩件奧陶紀三葉蟲 Flexicalymene retrorsa,Isoteloides flexus,受測標本長度從 1.8 公分至 10.1 公分不等。 邁克爾·魯塔納推測三葉蟲死後,由於消化道內殘留食物容易腐爛,在化石形成礦化的過程中會較早發生,其化石密度與體內其他較晚礦化的部分會不同,因此在 CT 掃描化石標本時消化道的顏色較暗,能夠與身體其他部份顏色有所區隔。六件受測的寒武紀三葉蟲有著一張嘴,一個燈泡狀的胃與一個錐形小腸連接至肛門。但兩件奧陶紀三葉蟲標本卻不大相同,這兩件三葉蟲標本擁有兩個平行的消化道,從胃部開始分叉,直至肛門再重新連接。魯塔納認為這樣分岔的雙重消化道可以增加食物消化時與腸道接觸的表面積,可以加速營養吸收。儘管如此,因為沒有現代節肢動物有著分裂腸道的設計,其生成原因仍是未解之謎。

保有消化道之珍貴三葉蟲化石,出自美國猶他州古生代寒武紀地層之 Selenocoryphe platyura 三葉蟲,照片來源 : Trilobites.info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自俄羅斯聖彼得堡近郊的 Boedaspis sp. 是稀有高價的三葉蟲品種,過去我一直想不透這類三葉蟲是如何清修而成的,由於頭鞍上有兩根長長的棘刺,跨越了頭與胸幾乎到達尾部,這兩根長刺提高清修的困難度,近日 FossilEra 公布了一組清修 Boedaspis sp. 三葉蟲過程照片,讓我們這些外行人一窺清修方式。從清修照片看來,是先將兩根頭鞍上的棘刺取下,待清修完畢之後再復原回原位,整個過程耗費約一個月時間,想像一個月人工費用有多高,就會覺得其價位高的有道理了 。

俄羅斯 Boedaspis sp. 三葉蟲,照片來源 : Wikimedia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儘管地球自然史上最大的鯊魚 - 巨齒鯊 (Carcharocles megalodon) 的牙齒化石紀錄十分豐富,但此一海中巨獸的滅絕時間點,一直存在許多爭議。由於巨齒鯊曾經位居新生代海洋中食物鏈的頂端,頂級掠食動物的滅絕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甚深,也引起科學家的關心與研究。2014 年 10 月份,哥倫比亞籍鯊魚生態專家  Catalina Pimiento 於 PLOS 發表的一篇論文

When Did Carcharocles megalodon Become Extinct? A New Analysis of the Fossil Record 是近期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此項研究認為巨齒鯊生存的年代應為新生代中新世中期 (Miocene) 至上新世之間,約為一千五百九十萬年至二百六十萬年前之間 (15.9 – 2.6 百萬年前)。

要量測一個物種滅絕的精確時間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化石記錄並不完整,找不到化石紀錄有時並不一定意味著已經滅絕,可能只是該時間區間沒有化石被保存下來,此外化石存在年代的鑑定也很難精準,僅能估算一個時間區間,因此有多種統計學上的方法來推估誤差值,並用來推算古生物物種存在的年代。這項研究採用 Optimal Linear Estimation (OLE) 統計模型搭配 53 件巨齒鯊牙化石標本的年代紀錄得到此一結果。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本文譯自法新社 2014 年 10 月 24 日報導 http://www.middleeasteye.net/in-depth/culture/morocco-772419301

摩洛哥沙漠小鎮隱藏之化石珍寶正遭受威脅 (Morocco's hidden fossil treasures under threat in desert town)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Parahomalonotus planu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鏡眼蟲目 Phacopida
亞目 (Suborder) 隱頭蟲亞目 Calymenina
總科 (Superfamily) 隱頭蟲總科 Calymenoidea
科 (Family) 平背蟲科 Homalonotidae
屬 (Genus) 擬平背蟲屬 Parahomalonotus
種 (Species) 扁形種 planus
 
年代 古生代泥盆紀早期 Paleozoic Lower Devonian (AMerzâ-Akhsaï Formation)  (416 - 398 百萬年)
產地 摩洛哥 Assa Alnif, Morocco
尺寸 化石長約 70 mm (平直預估長度) 寬約 32 mm
 
這是出自摩洛哥隸屬於平背蟲科 Homalonotidae 的三葉蟲標本,平背蟲科三葉蟲外型平滑,缺乏明顯差異化的生理特徵,因此自 1918年 以來歷經多次分類上的修正,在分類上會利用有限的外型特徵來協助分類。例如頭鞍的形式,面縫合線的形式,眼睛的位置,頭部與尾部的外型輪廓等,目前平背蟲科下有 Trimerus,Burmeisteria,平背蟲屬 Homalonotus,雙尾蟲屬 Dipleura,平寬頭盔蟲屬 Platycoryphe ,Digonus 以及擬平背蟲屬 Parahomalonotus 等十餘個屬,由於外型差異小,若非專注於平背蟲研究的學者,一般人也很難搞清楚到了科以下的分類依據。平背蟲科三葉蟲許多品種可以長達數十公分,價格也就隨之高漲,很少能看到平價的標本,直到三年多前終於在 eBay 標到這個預算範圍內的標本,要尋找平價標本外觀就很難兼顧,這個標本拿在手上觀賞時沒照片中這麼難看,但是一拍照就上不了臺面了。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Macrocrinus mundulu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綱 (Class) 海百合綱 Crinoidea
亞綱 (Subclass) 圓頂海百合亞綱 Camerata
目 (Order) 單杯圓頂海百合目 Monobathrida
科 (Family) Compsocrinina
屬 (Genus) 巨集屬 Macrocrinus
種 (Species) mundulus
 
年代 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早期 Paleozoic Carboniferous, Lower Mississippian (Osagean Stage Edwardsville Formation) (345 - 340 百萬年)
產地 美國印第安納州蒙哥馬利郡克勞福茲維爾市 Edwardsville Formation,Crawfordsville,Montgomery County,Indiana,USA
尺寸 化石長約 80 mm 寬約 23 mm
 

這是我另一件出自美國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 (Crawfordsville) 的 Macrocrinus mundulus 巨集屬海百合化石標本,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近郊地層保存了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主要的海百合群體,在此地區可以找到約有 40 餘個屬 60 餘種的海百合,以立體浮雕般被完好的保存下來,驚人的多樣性與高品質標本是吸引收藏的主要原因,這個標本與前一個標本相較,長長的肛門管 ( anal tube ) 被圍繞在腕部中央非常顯著。

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的海百合化石被販售蒐藏,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1842 年當時年僅九歲的霍勒斯霍維 (Horace Hovey ) 以 5 美元價格販售他所採集到的海百合化石,當時他以為這是一個石化後的蟾蜍 (warty toad),沒料到因此揭開往後一百六十多年採集與蒐藏印第安那州海百合化石的序幕。在 1859 年之前,克勞福茲維爾市附近海百合採集多是為了當地學校對於自然史研究上的需求,1875 年之後,化石清修技術大幅躍進,開始有商人買地取得採礦權,大量開採精緻的海百合化石,1906 年之後此地沉寂了一段時間,直至 1960 年代再度受到了學界與商業市場的重視,今日全球自然史博物館中多半有此地漂亮的海百合化石館藏。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