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科學家在澳洲東南部外海 400 至 1,000 公尺深的海域撈起一批生物,經過 28 年的研究分析後,近日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 Jean Just 所領導的團隊於科學期刊 PLOS ONE 發表新的論文,將兩種生物獨立為一個新的科 (Family) ,分別命名為 Dendrogramma enigmatica 和 Dendrogramma discoides,此兩種生物有著外皮和胃部,兩者之間有一層厚厚的膠狀物質。這兩種外形猶如蘑菇的古怪生物,無法輕易地歸類在現有生物門 (Phylum),或許與前寒武紀時期已滅絕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Ediacaran biota) 有關。 |
![]() |
Jean Just 表示 : 「 基本上我們是發現了一種動物,但無法放入目前的動物系統學分類中。」 |
- Sep 06 Sat 2014 09:37
深海動物 Dendrogramma 神似前寒武紀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 Aug 30 Sat 2014 20:51
海百合化石標本 Macrocrinus mundulus 巨集屬海百合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Macrocrinus mundulu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
綱 (Class) | 海百合綱 Crinoidea |
亞綱 (Subclass) | 圓頂海百合亞綱 Camerata |
目 (Order) | 單杯圓頂海百合目 Monobathrida |
科 (Family) | Compsocrinina |
屬 (Genus) | 巨集屬 Macrocrinus |
種 (Species) | mundulus |
年代 | 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早期 Paleozoic Carboniferous, Lower Mississippian (Osagean Stage Edwardsville Formation) (345 - 340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印第安納州蒙哥馬利郡克勞福茲維爾市 Crawfordsville,Montgomery County,Indiana,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22 mm 寬約 19 mm |
![]() |
![]() |
Macrocrinus mundulus 巨集屬海百合是美國印第安納州愛德華茲維爾地層 ( Edwardsville Formation) 另一種常見的海百合,巨集屬海百合是典型中小型的單杯圓頂海百合品種,這是一個側壓形成的化石標本,一般巨集屬海百合會有 16 至 20 根如觸手般的腕部 (Arms),藏在腕部中央會有口部與肛門管 ( anal tube ),現生海百合肛門管長度都不長,但是巨集海百合的肛門管幾乎與腕部同長,這個標本肛門管看不太出來,但某些標本形成化石時腕部向四周垂下,會露出很突兀長長的肛門管,下次再分享另一個同一品種肛門管比較明顯的標本,通常此品種整株的長度不會超過 20 公分長,而照片中這株海百合只有 2 公分長更是嬌小,這是一個平價的美國海百合化石標本。 |
|
現生的海百合都會利用羽狀腕部與其上纖毛般的羽枝 (Pinnulae),把海中的微生物送入口中,這段影片可以讓我們了解現生海百合的生活樣貌。 |
- Aug 23 Sat 2014 20:55
海百合化石標本 Scytalocrinus disparilis 異種圓柱海百合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Scytalocrinus disparili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
綱 (Class) | 海百合綱 Crinoidea |
亞綱 (Subclass) | 圓頂海百合亞綱 Camerata |
目 (Order) | 幼枝海百合目 Cladida |
科 (Family) | 圓柱科 Scytalocrinidae |
屬 (Genus) | 圓柱屬 Scytalocrinus |
種 (Species) | 異種 disparilis |
年代 | 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早期 Paleozoic Carboniferous, Lower Mississippian (Osagean Stage) (345 -340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印第安納州蒙哥馬利郡克勞福茲維爾市 Edwardsville Formation,Crawfordsville,Montgomery County,Indiana,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72 mm 寬約 20 mm |
![]() |
![]() |
![]() |
海百合是棘皮門動物的海洋生物,外型具多條腕足,雖是動物卻有著花朵狀般的羽枝,身體表面有著石灰質的外殼,在古生代海洋中繁衍的十分興盛,在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 時受到重創,目前留存下來的僅剩下 540 餘種,海百合會附著於海床,在珊瑚礁海域的海百合外表鮮艷華麗,而且還有許多有趣的共生動物,頗具觀賞價值。而經過大自然保存下來的海百合化石雖然喪失了原本艷麗的色彩,全球許多產地都保留了極為細緻的海百合化石。美國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市 (Crawfordsville) 附近的古生代始石炭紀的石灰岩地層中,保存品質極為良好的海百合化石,深受全球蒐藏者的喜愛,由於石灰岩的硬度較低,很難有如摩洛哥,加拿大,德國,中國等地的大型海百合石板,但細微的生理特徵保存狀況比起其他海百合產地要精緻多了,由於在台灣一般蒐藏者是透過網路購買海外化石,郵寄這種小而美的的海百合相較大型海百合石板要經濟許多,這是我其中一件出自該地的標本。這個圓柱海百合旁邊還有個小珊瑚的化石,除了海百合附著在海床的固著器 (Holdfast) 沒有保存下來,其他身體各部分都有保留下來,特別是羽枝 (Pinnule) 保存的非常好,而美國印第安納州海百合似乎也很少見到保有固著器的標本 。 |
![]() |
![]() |
海百合化石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炒作的十分厲害,顧名思義,這種棘皮動物外形如百合花而得名。保存良好的化石如同百合花般根、莖、冠俱全,且形態優雅,在中國市場上多株共存的大型海百合化石價格十分驚人,這些永不凋謝的花朵石板動輒百萬人民幣起價,甚至高達千萬人民幣,一般身斗小民就只能買得起這樣一個"小花朵" 了。 |
- Jul 23 Wed 2014 13:36
加拿大古生物化石保護與出口概況
數週前曾介紹五億五百萬年前加拿大伯吉斯頁岩層 (Burgess Shale) 之海中風貌復原影片,或許會讓許多讀者好奇,我們能夠在台灣買到伯吉斯頁岩層的這些保留軟體結構的寒武紀化石嗎? 過去十年,我印象中僅在 eBay 上看到一次販售 Marrella splendes 馬瑞拉蟲化石,而在知名的化石商網站上似乎也只有 EDCOPE Enterprise 一件已經售出的馬瑞拉蟲化標本,兩次都標註這是加拿大政府在將伯吉斯頁岩層設為保護區之前的老蒐藏品。伯吉斯頁岩層目前位處於幽鶴國家公園 (Yoho National Park) 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81 年即將伯吉斯頁岩化石群列入世界遺產,依據加拿大法律國家公園保護法 (Canada National Parks Act),販售運送任何取自於國家公園內之動植物與自然所生之物都是違法行為,若要想進入 1909 年沃克特 (Charles Walcott) 當時挖掘的礦區,還必須先經過伯吉斯頁岩基金會的同意,並由領有執照的嚮導帶領方可入內,外加人數上的限制,其目的是保護這個全球重要的科學與自然遺產。 2011 年 8 月來自捷克共和國的兩位觀光客,非法採集了六塊伯吉斯頁岩層化石,引起加拿大皇家騎警搜捕。其中一名男子在警方追緝過程中甚至跳入冰冷的踢馬河企圖脫逃,但仍然被警方逮捕,兩人依據加拿大國家公園法被控有罪,並被處以 115 美元的罰款。 |
![]() |
而在 2013 年6月7日一份外電的報導中,頗具規模的加拿大化石商 Pangea Fossils 在出口加拿大化石至日本時被海關查獲,在查獲的化石中包含很受市場歡迎的加拿大斑彩石以及出自幽鶴國家公園伯吉斯頁岩層之化石,公司負責人認罪並被處以高額罰款 7,000 美元。7,000 美元罰款中的 4,000 美元是因為違反了加拿大國家公園保護法,而另外 3,000 美元罰款是因為違反了加拿大文化財產進出口法 (Cultural Property Export and Import Act),依據加拿大文化財產進出口法,符合以下條件之化石出口必須有額外之出口許可文件: |
- Jul 06 Sun 2014 09:51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重現古生代寒武紀伯吉斯海中風貌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Royal Ontario Museum) 運用電腦動畫技重現了五億五百萬年前伯吉斯頁岩層(Burgess Shale) 之海洋情境,在此分享給同好。相關完整內容可於 http://www.burgess-shale.rom.on.ca/en/index.php 尋得。整段影片中呈現出當時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有掠食型動物,草食型動物 (Grazin),濾食型動物 (Filterers) 以及食腐型動物 (Scavengers ) 共存其中。影片中有寒武紀霸王龍之稱的 Hurdia victoria 奇蝦以及較被人們熟知的 Anomalocaris canadensis 奇蝦之掠食畫面,而吉斯頁岩層最常見的三葉蟲品種 Olenoides serratus 鋸形擬油櫛三葉蟲,則被視為是一種底棲的食腐型動物,卑微地在海底撿食生物遺體,影片內容生動,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觀。 |
![]() |
1909 年時僅在伯吉斯岩層發現部分身體化石的 Hurdia victoria 奇蝦,直至近幾年方復原成現今的模樣。圖片來源: Marianne Collins 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Royal Ontario Museum) 繪製的復原圖 |
- Jun 21 Sat 2014 14:20
2014/6/18 起價格逾3千台幣進口郵包全額課營業稅
網購化石的同好要注意了,訂購國外商品的稅負可能將變重。財政部國稅局於 2014年6月18日表示,依據最新修正的郵包進出口通關辦法,自即日起,完稅價格超過3,000元台幣以上的進口郵包,必須按「全額」課徵5%營業稅,以防堵網購的逃稅漏洞。相關費用計算方式如下:
鎖定網購抓漏稅,財政部已修正「郵包物品進出口通關辦法」,將進口郵包改按完稅價格的全額課徵5%營業稅,受影響者包括全台網購族,以及國外親友會寄送禮品回台的民眾。 |
- May 18 Sun 2014 22:23
摩洛哥多棘刺三葉蟲 Koneprusia sp. 清修與修補過程
保羅·弗賴塔格 (Paul Freitag) 先生日前在德國古生物化石收藏家訊息交換和討論之社群 Steinkern.de 上公布了他清修與修補摩洛哥古生代泥盆紀 Koneprusia sp. 三葉蟲的過程,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藉此瞭解這類三葉蟲清修與修補的過程,全程圖文可參閱: |
- May 03 Sat 2014 15:45
即使巨齒鯊現今還存在,也會因魚翅湯而滅絕
在 2013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 因其巨大的體型而造成在自然界滅絕,最近一群海洋生物學家與環保人士估算,即便巨齒鯊仍存活在現今人類主宰的海洋中,也無法持續存活太久。 |
![]() |
為了保護日益減少的鯊魚數量,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要求各國禁止「割鰭棄身」(finning)的補鯊行為,捕獵鯊魚時必須留下整隻魚身,以便量測鯊魚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並明文禁止捕獵魚鰭與魚體重量比超過 5% 的鯊魚,台灣現行漁業相關法規也規定漁船進港卸貨時,鯊魚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不得超過5%,以符合國際相關保育法規,大衛施夫曼認為目前各國依照鯊魚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的漁業管理政策,無法真正保護日益減少的鯊魚數量,大衛施夫曼引用一項研究認為多數鯊魚的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是 3%,而網友"冰"在本篇 post 留言中分享了他的經驗,如果抽樣量測 100 隻鯊魚,多數鯊魚的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也是會落在 4.6%-5% 的模糊地帶。倘若巨齒鯊仍存活在今日的海洋中,一隻重達 50 公噸的巨齒鯊魚鰭與魚體重量比例很可能在台灣都成為可以被合法捕獵的對象,而亞洲市場偏愛大且完整的魚翅,巨齒鯊的大面積鰭與稀有性還會增添額外的附加價值,以目前的市場價格估算,每公斤巨齒鯊魚翅可以賣到 400 美元,這還是保守的推估價格。如果一個典型的成年巨齒鯊鰭有 1,500 公斤,依照此價格估算一隻成年巨齒鯊的鰭價值高達 60 萬美元。如果四分之三盎司的鯊魚鰭可以做出一碗魚翅湯,一隻成年巨齒鯊的魚鰭可以做 70,456 碗魚翅湯,這將會是一個利潤豐厚卻不環保的生意。巨大商業價值的影響下;會讓這種巨大的鯊魚即便未被大自然所淘汰;也會因人類捕獵而滅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