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員遼闊的俄羅斯也是全球重要之化石產地,目前俄羅斯名列經濟快速成長的金磚四國之一,但在1991年蘇聯共產政權甫解體之時,曾有一段頗長的時間物價高漲經濟蕭條,並且出現了法治的空窗期。電影軍火之王 (Lord of War) 中誇張的軍售國家武器行為,在各行各業都有類似的情況。當時莫斯科某些博物館缺乏營運的金費,一些古生物研究人員開始私自銷售博物館的化石館藏。1992年時曾有15件極為珍貴的迷齒亞綱的兩棲類化石骨骼被竊,被發現時空蕩的陳列櫃是被鎖上的,很明顯是內部人員所為。其中一件直至 1994年才透過德國古生物學者的努力,送返回俄羅斯。 |
- Oct 25 Sun 2009 22:49
俄羅斯古生物化石出口概況
- Oct 10 Sat 2009 23:08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相關法規-2
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第五條最關鍵的《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名錄》截至本文撰寫時尚未制定出來,為什麼攜帶或出口中國化石出境仍是高風險的行為呢? 原因在於2009年之前中國現行《刑法》在“走私罪”中並未列有“走私古生物化石罪”,這讓違反《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中的非法運送出境時很難量刑,因此對於化石走私都是採用“走私文物罪”加以定罪量刑。“走私文物罪”在中國大陸是十分嚴重的罪名,其量刑原則如下: |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三級文物二件以下的,屬於走私 文物罪“情節較輕”,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一) |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二級文物二件以下或者三級文物三件以上八件以下的; |
(二) |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等惡劣情節的。 |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屬於走私文物罪“情節特別嚴重”,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
(一) |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一級文物一件以上或者二級文物三件以上或者三級文物九件以上的; |
(二) |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的; |
(三) |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準,並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 |
- Oct 03 Sat 2009 15:39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相關法規-1
對於中國大陸化石保護相關法規許多朋友並不清楚,在此做個簡單的整理。目前中國大陸對於化石保護主要由兩項法規所規範,其一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 年7月所制定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管理辦法》,此法中所指的脊椎動物僅限於新生代第四紀古脊椎動物化石,是以保障人類始祖化石為主的法規,其法源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而另外一個相關法規,則是 2002年7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所發佈的《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此法是針對古生物化石保護為主的法律,在此之前古生物化石保護多由地方政府自訂之法規來管理,2002年開始則由國土資源部統一各省相關法規。此法之實施對於喜歡蒐集大陸化石的朋友影響頗大,特將此法歸列於下: 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 |
- Sep 27 Sun 2009 17:43
三葉蟲化石標本 - Cedaria minor 小賽達莉亞三葉蟲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Cedaria minor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褶頰蟲目 Ptychopariida |
亞目 (Suborder) | 褶頰蟲亞目 Ptychopari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褶頰蟲總科 Ptychoparioidea |
科 (Family) | 賽達莉亞科 Cedariidae |
屬 (Genus) | 賽達莉亞屬 Cedaria |
種 (Species) | 小型種 minor |
年代 | 古生代寒武紀晚期 Paleozoic Upper Cambrian (501–488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猶他州米勒德郡 Weeks Formation,Millard County, Utah, 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8 mm 寬約 6 mm |
![]() |
![]() |
小賽達莉亞三葉蟲是美國猶他州米勒德郡(Millard County) 最常見的三葉蟲品種之一,這個標本便是賣方在自家花園中的基石上發現的,此外在加拿大東岸也有出土紀錄。以美國第十三任總統 Millard Fillmore 為名的米勒德郡過去是個以農業為主的鄉村,自從大量寒武紀三葉蟲化石在此地被發掘並銷售於全球,使得化石挖掘成為新興的經濟來源。小賽達莉亞蟲是美國知名的古生物學者 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 發現與訂種的,它的"小”可以從第一張照片看出來,一般標本長度都在1公分左右,鮮少超過 1.5 公分。在細小的身形下,它通常有著12-17個細緻的胸節。小賽達莉亞蟲是典型 Ptychopariida 褶頰蟲目的三葉蟲,頭部有著下縫合線 (Opisthoparian) 型式。小賽達莉亞蟲雖然常見,還是需要精挑細選才能找到如此漂亮的標本。常在 eBay 上看到有賣家千篇一律的標註這是稀有三葉蟲品種,總會讓我莞爾一笑。 |
- Sep 11 Fri 2009 18:53
三葉蟲化石標本 - Breviphillipsia sampsoni 短菲利普蟲屬三葉蟲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Breviphillipsia sampsoni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砑頭蟲目 Proetida |
亞目 (Suborder) | 砑頭蟲亞目Proet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砑頭蟲總科 Proetoidea |
科 (Family) | 砑頭蟲科 Proetidae |
亞科 (Subfamily) | 菲利普蟲亞科 Phillipsiinae |
屬 (Genus) | 短菲利普蟲屬 Breviphillipsia |
種 (Species) | sampsoni |
年代 | 古生代始石炭紀 (密西西比紀) 早期 Carboniferous, Lower Mississippian (Kinderhookian Stage) (354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密蘇里州薩林郡 Chouteau Formation,Saline County, Missouri, 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14 mm 寬約 7 mm |
![]() |
![]() |
老實說,實在不需要為石炭紀三葉蟲準備一個 blog 類別,因為我大概不會有太多石炭紀時期的三葉蟲標本。三葉蟲到了古生代末期的二疊紀-三疊紀交界時就完全滅絕了,這正是地球史上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俗稱大滅絕,當時 96% 的海洋生物都滅亡了,陸地上只要體型大過現在家貓的所有生物也都滅絕了,三葉蟲當然無法逃過此劫。事實上在奧陶紀末期的滅絕事件,就已經重創三葉蟲在海洋中的地位,下圖是依據 Sam Gon III 博士所整理的表格重製,顯示古生代各時期三葉蟲的科 (Family) 別數量,在奧陶紀晚期時三葉蟲仍有高達42個科存在,過了奧陶紀末的滅絕事件就劇降至19 個科。過了泥盆紀後更是悲慘,泥盆紀末地球再度經歷一次大型滅絕事件,Phacopida 鏡眼蟲目因而完全滅絕,三葉蟲僅剩下4個科尚存在當時的海洋中。 |
![]() |
石炭紀時期僅剩的四個科都屬於 Proetida 砑頭蟲目,這些最終的三葉蟲品種長得非常不起眼,身形尺寸相對較小,也不再像泥盆紀時有著誇張的棘刺,但這些平平無奇的品種的化石標本可不便宜,這大概是我的三葉蟲化石標本中尺寸最小價格卻最高的一件,主要原因是出土數量不多,與這個標本同屬於 Phillipsiinae 菲利普蟲亞科的兩個親戚甚至是最終見證三葉蟲滅亡的終極品種,它們的外型與這個短菲利普蟲屬十分相近。在分類上某些學者認為菲利普蟲應該提升到 Phillipsiidae 短菲利普蟲科,在此分類上還是遵循 Jell & Adrain 於 2003 年論文 Available generic names for trilobites 上的分類,將短菲利普蟲納入 Proetidae 砑頭蟲科,成為其下的一個亞科。 |
- Aug 31 Mon 2009 11:06
三葉蟲化石標本 - Subasaphus laticaudatus 寬尾櫛三葉蟲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Subasaphus laticaudatus (Asaphus laticaudatus) (Asaphus laevissimus var. laticauda)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櫛蟲目 Asaphida |
亞目 (Suborder) | 櫛蟲亞目 Asap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
科 (Family) | 櫛蟲科 Asaphidae |
屬 (Genus) | 亞櫛蟲屬 Subasaphus |
種 (Species) | laticaudatus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Ordovician (Aseri Horizon, Darriwilian stage) (468 - 460 百萬年) |
產地 | 俄羅斯聖彼得堡 Volkhov River,Saint Petersburg,Russia |
尺寸 | 化石長約 75 mm 寬約 60 mm |
![]() |
![]() |
![]() |
這是我的蒐藏中比較高價的標本,之前介紹 Asaphus lepidurus 櫛三葉蟲 標本時,曾提及賣方誤植為 Subasaphus laticaudatus 寬尾櫛蟲,而這次展示化石標本則是真正的寬尾櫛蟲了。寬尾櫛蟲是非常稀有的櫛蟲品種,由於出土化石數量稀少,早年被認為是 Asaphus laevissimus 櫛蟲的變種,在 2000 年後方被歸類於 Subasaphus 亞櫛蟲屬。
過去幾年中整個 Internet 化石交易市場販售的寬尾櫛蟲數量頗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張冠李戴名不符實。寬尾櫛蟲顧名思義,是以尾部既寬且短而得名,依據 Ivantsov, A.Yu 的論文 Determining Ordovician Asaphid trilobite species by shape in the vicinity of Saint Petersburg 所述;尾部長寬比也櫛蟲的分類依據之一,參考下圖它的計算方式如為 : |
- Aug 19 Wed 2009 22:20
三葉蟲化石標本 - Subasaphus latisegmentatus 亞櫛蟲屬三葉蟲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Subasaphus latisegmentatus (Platyasaphus platyurus) (Asaphus platyurus latisegmentatu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櫛蟲目 Asaphida |
亞目 (Suborder) | 櫛蟲亞目 Asap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櫛蟲總科 Asaphoidea |
科 (Family) | 櫛蟲科 Asaphidae |
屬 (Genus) | 亞櫛蟲屬 Subasaphus (櫛蟲屬 Asaphus) (扁櫛蟲屬 Platyasaphus) |
種 (Species) | latisegmentatus |
年代 | 古生代奧陶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Ordovician (Aseri Horizon, Darriwilian stage) (468 - 460 百萬年) |
產地 | 俄羅斯聖彼得堡 Vilpovitsy quarry,Saint Petersburg,Russia |
尺寸 | 化石長約 45 mm 寬約 30 mm |
![]() |
![]() |
腹面清修的標本較為少見,撇開複雜繁瑣的三葉蟲分類,以一個單純蒐藏者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標本,仍是饒富趣味。Subasaphus latisegmentatus 三葉蟲即使是一般背面(dorsal) 方向清修的標本,價格都在 200 美元以上,這個標本又是難度更高的腹面清修,其價格理當讓一般人望而生畏。但事實上不然,這個標本價格出奇的低 (不然我也買不起),造成價格低的兩個原因在於尺寸與修補比例。化石交易市場上標本的價格絕對與尺寸成正比,以櫛蟲為例一般長度超過 8 公分價格就明顯提升,超過 10 公分價格級距差異更大,而這個標本只有 4.5 公分長,這是價格不高的原因之一。第二個影響價格的原因就是修補比例了,這個標本賣方標示有 7% ~ 8% 比例是以人工材質修補而成,在第一張照片很難看出修補的痕跡,而下圖則是在紫外線燈的照射之下,我們即可清楚看到人工材質部分以不同色調呈現出來。 |
- Aug 02 Sun 2009 23:51
關於三葉蟲 (Trilobites) 化石真偽判斷 (十八)
之前曾提過鑄造的三葉蟲模型,通常會留下澆鑄時氣泡所形成的孔隙,這類孔隙該如何判斷? 之前的照片不夠清晰,在此再舉出幾個較明顯的案例,下面是一個 100% 人工鑄造而成的 Burmeisterella armatus 三葉蟲模型,紅色標註部分可以清楚看到許多氣泡孔隙。體型巨大的 Burmeisterella armatus 三葉蟲在 2001 年之前從未在摩洛哥發現過完整的化石標本,我不知道最近十年是否有發現過完整標本,在過去二十年應該是摩洛哥假造化石排行榜前十名的熱門"模型產品"。 |
![]() |
![]() |
而摩洛哥 Dicranurus 雙角蟲屬三葉蟲,則是另一個絕對可以擠進假造排行榜前十名的品種,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連帶母岩上都可以看到灌模孔隙,而眼睛則模糊不清。 |
![]() |
![]() |
Dicranurus 雙角蟲屬三葉蟲本就是稀有品種,要能夠保留肉眼看不到的複眼機率更低,但特殊地質環境下的高品質標本仍有可能保留雙眼。下圖是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知名 Robert "Bob" Carroll 的清修作品,我雖沒有機會親眼看過這個標價 2,750 美元的頂級三葉蟲化石標本,但是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個標本有很高的機會保留細微的全色眼 (Holochroal eye),再重新比對上圖的眼部,分辨真假並不困難。 |
![]() |
以人工鑄造而成的三葉蟲模型,想要完整複製原始化石細微的全色眼 (Holochroal eye) 是不可能的任務,甚至想要順利地複製較為明顯的裂色眼(Schizochroal eye),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下圖即是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個 Phacops 鏡眼蟲屬三葉蟲複製品,我們可以看到眼部的裂色眼水晶體非常模糊。 |
![]() |
![]() |
而下圖則是一個保存良好的鏡眼蟲科化石標本,我們可以看出複製品與真實化石間眼部的差異十分明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