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22 Tue 2011 21:07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發佈後海關首度執法
- Mar 06 Sun 2011 23:35
關於三葉蟲 (Trilobites) 化石真偽判斷 (十九)
藉著 2011年2月首次拜訪 nan 大哥的機會,也讓我能夠近距離觀察稀有的摩洛哥三葉蟲 Burmeisterella armatus 。在之前的案例曾提過,依據 http://www.paleodirect.com/faketrilobites3.htm 的描述,Burmeisterella armatus 三葉蟲在 2001 年之前從未在摩洛哥發現過完整的化石標本,前篇的案例中我們也看到一個完全假造的模型,而 nan 大哥這個標本真偽如何呢? 老實說我沒有很肯定的答案,但這次拜訪中的卻讓我長了些見識,在此與同好分享。雖然 Burmeisterella armatus 從未發現過完整化石,並不代表 nan 大哥的這件標本一定是個完全澆鑄的假貨。 |
![]() |
下圖是我對頭部活動頰部份近拍,此區域佈滿了細微的疣粒,下圖右方可以看到即使是化石表面缺損的部位,細微的疣粒仍然清晰可見,由此可以看出這部分絕對是真化石。 |
![]() |
下圖是我對尾部近拍,仍然可以看到化石表面自然細緻的疣粒。 |
![]() |
下圖是尾部三根棘刺的近拍,可以看到棘刺雖然斷裂,卻有著外殼與內核般的的結構,看的出來這不是鑄造的假刺,整個尾部也是真化石。 |
![]() |
nan 大哥這件標本胸節的部分雖不若頭尾漂亮,在某些區域仍能看到細微突起的疣粒,但在多處中軸的軸環節間,看到許多不自然的黑色,疑似人工修補的區域,我猜測胸部大部分區域仍是真化石,而人工材質修補比例相較頭尾來的多。但如下圖所示,我總覺得胸部與尾部之間的比例不太自然,以生物對稱性的特質來觀察,在這胸尾之間感覺似乎有點問題。 |
![]() |
此外,頭部表面保存很漂亮的突起疣粒,一到了胸部就突然大幅減少,頭部與胸部界接之處卻恰巧有條疑似人工材質的黑色區間。 |
![]() |
我的猜測這件標本是真的 Burmeisterella armatus 化石,但是可能是由兩件或是三件真化石組合(Composed) 而成。我年輕識淺又愛妄言,上次曾讓阿源大哥還想把自己手上的 Burmeisterella armatus 化石標本敲斷辨真假,nan 大哥看了此篇還請勿見怪,或許這件標本正是 100% 完整貨真價實的 Burmeisterella armatus 三葉蟲呢。 |
- Feb 27 Sun 2011 23:54
拜訪三葉蟲家蒐藏家 nan 大哥
- Feb 12 Sat 2011 23:30
三葉蟲化石標本 - Hatangia scita 辛西亞氏哈坦加三葉蟲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Hatangia scita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褶頰蟲目 Ptychopariida |
亞目 (Suborder) | 褶頰蟲亞目 Ptychopari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褶頰蟲總科 Ptychoparioidea |
科 (Family) | 原附櫛蟲科 Proasaphiscidae |
屬 (Genus) | 哈坦加蟲屬 Hatangia |
種 (Species) | 辛西亞氏種 scita |
年代 | 古生代寒武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Cambrian (Hatanga Formation) (505 - 501 百萬年) |
產地 | 俄羅斯西伯利亞安巴爾地區 Saluda River, Anabar Region, Siberia, Russian |
尺寸 | 化石長約 24 mm 寬約 20 mm |
![]() |
![]() |
看過超立體的寒武紀三葉蟲標本後,還是回到現實面,看看一般尋常百姓家能夠蒐藏的寒武紀三葉蟲標本。這是一個細節保存還算不錯的寒武紀三葉蟲標本 Hatangia scita 辛西亞氏哈坦加三葉蟲,這也是1968年冷戰時期在蘇聯體制下發表的品種,因此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不多,這個標本出自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阿納巴爾河(Anabar River)流域,長約 939 公里的阿納巴爾河源自於西伯利亞北部高地,最終往北流入距北極圈 300 公里的大海,它所流經的區域除了若干小鎮,幾乎都是無人居住的地區。在此地河谷出產品質極佳的寒武紀中期化石,辛西亞氏哈坦加三葉蟲並不算稀有品種,在該地區出土量頗多,但是由於交通運送不便,這個區域的化石在市場上流通的數量不算太多。 |
![]() |
![]() |
辛西亞氏哈坦加三葉蟲有著彎月狀的眼睛,明顯的頰刺,與數量眾多的胸節,都是典型寒武紀三葉蟲的特徵。很少見到寒武紀三葉蟲眼睛能夠以如此立體的樣貌保呈現,化石表面還散布著細微的顆粒,很可惜經過顯微鏡放大 200 倍後檢視眼部,仍無法看到全色眼的水晶體保留下來。此外這個標本頭部凹陷的區域似乎是口下板 (hypostome) 的印模,雖然破壞了頭鞍 (glabella) 的結構,但卻讓我們很容易地觀察口下板的位置,整體而言算是一件不錯的標本。 |
- Jan 31 Mon 2011 23:27
美國發現立體之 Elrathia kingi 金氏艾雷斯三葉蟲化石標本
即使是平平無奇的三葉蟲品種,也是有機會出現令人驚訝的標本。在市場上最常見到,也最平價的美國三葉蟲品種;莫過於產自猶他州的 Elrathia kingi 金氏艾雷斯三葉蟲了,在1960-1980 年間,就至少有超過 150 萬件金氏艾雷斯三葉蟲的標本自惠勒岩層 (Wheeler Formation) 中被發掘出來,日前 Jason Cooper 先生自美國猶他州鼓山 (Drum Mountains) 發現一件驚人的金氏艾雷斯三葉蟲標本,並由 Scott Vergiels 先生清修完成。 |
- Jan 20 Thu 2011 21:58
Richard Fortey 博士演講 - 三葉蟲之生活型態
2010年11月3日當代最知名的三葉蟲古生物學者 Richard Fortey 博士,受邀參加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150週年紀念講座,並以”三葉蟲之生活型態”為題進行一場 54 分鐘的演講,全程以高畫質設備錄影,近日公布於網路,對於我們這些無緣進入全球頂尖學府的凡夫俗子,也能在 Internet 上聆聽這場演講。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先閱讀 Richard Fortey 的科普著作 “當三葉蟲統治世界 (Trilobite! Eyewitness to Evolution)” 一書,對於瞭解這場演講內容會有很大的助益。 |
- Dec 26 Sun 2010 15: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成立
2010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化石保護管理最高層次的科學決策諮詢機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在北京成立。在當日召開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成立會議暨貫徹落實《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座談會上,中國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出任專家委員會主任,並向專家委員會5位顧問和30多位委員頒發了聘書,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來自中國國務院法制辦、文物局、海關,還有一些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中國中科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國內目前最具權威性的專家學者。 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章程》,確定專家委員會是在中國資源部領導下,為古生物化石保護與管理提供政策諮詢和技術支援的組織。委員們將履行以下職責: |
- Dec 05 Sun 2010 21:30
三葉蟲化石標本 - Kettneraspis williamsi 威廉氏克特勒三葉蟲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Kettneraspis williamsi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裂肋蟲目 Lichida |
亞目 (Suborder) | 裂肋蟲亞目Lich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齒肋蟲總科 Odontopleuroidea |
科 (Family) | 齒肋蟲科 Odontopleuridae |
屬 (Genus) | 克特勒 Kettneraspis |
種 (Species) | 威廉氏種 williamsi |
年代 | 古生代泥盆紀早期 Paleozoic Lower Devonian (416 - 398 百萬年) |
產地 |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柯爾郡 Haragan Formation,Coal County, Oklahoma, USA |
尺寸 | 化石長約 25 mm 寬約 31 mm |
![]() |
![]() |
與之前展示過的亨頓蟲屬三葉蟲一樣,這是一個由美國三葉蟲蒐藏家 Eugene Thomas 於 2002 年所發現,近日由他人之手清修完成的威廉氏克特勒三葉蟲標本,同樣也是購自於化石商 Extinctions, INC.。這個標本品質尚可,但與 Bob Carroll 清修的作品相較要遜色多了。齒肋蟲總科三葉蟲標本的價格總是令人望而生畏,威廉氏克特勒三葉蟲是克拉荷馬州柯爾郡出土數量最多的肋蟲總科三葉蟲標本,價格也相對較低,這個標本勉強擠進我預算之內。 |
![]() |
受到台灣貓頭鷹出版的唯一一本”世界化石圖鑑”的影響,許多台灣網路賣家看圖說故事,把全球的三葉蟲全都拿這本圖鑑有限的圖片來相比對,因此常發生張冠李戴的狀況。我也多次看到將克特勒屬三葉蟲標示為 Leonaspis sp. 獅頭蟲屬的狀況 。但這次例外,在 1956 在威廉氏種發表的時候確是被歸類在獅頭蟲屬 ,直到 1991 年 Ramsköld, Lars 與 Chatterton 的論文才將威廉氏種重新歸類到目前的 Kettneraspis sp. 克特勒屬。獅頭蟲屬與克特勒屬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尾刺的型態,左下圖是出自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獅頭蟲標本 Leonaspis coronata,如圖所標示,在它的尾部兩根較長尾刺之間,有著四根小尾刺,而右下圖則是我這個標本,克特勒屬三葉蟲在尾部兩根較長尾刺之間,僅有兩根小尾刺。除了尾部的差異之外,獅頭蟲屬胸節數量也較克特勒屬來的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