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Paradoxides gracili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萊得利基蟲目 Redlichiida
亞目 (Suborder) 萊得利基蟲亞目Redlichiina
總科 (Superfamily) 奇異蟲總科 Paradoxidoidea
科 (Family) 奇異蟲科 Paradoxididae
屬 (Genus) 奇異蟲屬 Paradoxides
種 (Species) 纖細種 gracilis
 
年代 古生代寒武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Cambrian (Drumian Stage , Paradoxides gracilis Biozone) (510 - 505 百萬年)
產地 捷克波希米亞 Vinice hill, Jince Formation, Bohemia, Czech Republic
尺寸 化石長約 22 mm 寬約 14 mm
 

這是出自捷克知名古生代地層的三葉蟲標本 Paradoxides gracilis 纖細奇異蟲,纖細奇異蟲是該地層代表性的品種,這種生存在古生代寒武紀中期的三葉蟲在 1772 年即被發表描述,由於1771 年西方動物學界才判定三葉蟲是一種全新的古代物種,因此纖細奇異蟲是最早被人類關注到的三葉蟲之一,也是捷克波西米亞最早被發現的三葉蟲。越早被發現的品種歷經的分類變更也越多,直至 1958 年捷克二十世紀發表最多三葉蟲論文的古生物學家 Milan Šnajdr 才將其分類與命名確認。奇異蟲屬於體型較大的三葉蟲品種,纖細奇異蟲長度大約落在 2 至 10 公分之間,體型瘦長有著新月般的眼睛,半圓形的頭部兩側有著長長的頰刺,頭部有著梨狀突起的頭鞍,胸節數量大約 20 節,連接著一個與頭部相較小的不成比例的尾部。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Onnia superba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櫛蟲目 Asaphida
亞目 (Suborder) 櫛蟲亞目 Asaphina
總科 (Superfamily) 三瘤蟲總科 Trinucleoidea
科 (Family) 三瘤蟲科 Trinucleidae
屬 (Genus) 歐尼爾屬 Onnia
種 (Species) 傲種 superba
 
年代 古生代奧陶紀晚期 Paleozoic Upper Ordovician (Upper Ktaoua Formation , Ktaoua Group ) (445 - 443 百萬年)
產地 摩洛哥小阿特拉斯山脈 Anti-Atlas Mountains,Kosovian, Morocco
尺寸 大者化石長約 36 mm 寬約 28 mm
 

這是一對品相中等的歐尼爾三葉蟲標本,出自於摩洛哥奧陶紀地層,兩個標本的頰刺都有保留下來,在頭鞍邊緣的濾食孔隙也還算清晰,大部分歐尼爾蟲標本長度都在三公分以下,這兩個標本的體型算是相當大了,可惜的是頭部後方枕環上的小刺沒有能保存下來。歐尼爾三葉蟲是底棲型的三葉蟲,因此常會有多個化石標本嵌入在單一母岩上形成 death assemblage ,單一母岩上歐尼爾蟲越多,標本價格越高,某些不肖商人就會想辦法假造 death assemblage 以提高售價,這個標本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清修自義大利的工作室,賣方宣稱完全沒有人工材質修補 (Restored) ,僅有將斷裂的母岩重新黏接,由母岩的紋路可以確認這不是件組合 (Composed) 化石,是個貨真價值的 death assemblage。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段七分半鐘的影片出自一位化石蒐藏者,原作者在美國夏威夷觀光時購買了這件三葉蟲化石,畫面中看來應該是出自摩洛哥的大型達爾曼蟲科三葉蟲 Mucronaspis sp. ,拍攝者懷疑這件化石是人工假造的工藝品,影片正好用到多項之前我們介紹過的技巧來鑑識這個標本,在此分享給同好參考。

Mucronaspis sp. 是屬於鏡眼蟲亞目的三葉蟲,這件標本的眼睛幾乎看不見該有的裂色眼特徵,在這段影片中,拍攝者運用工具在化石正下方的母岩背面,敲下一小塊母岩,此外也在沒有化石的母岩邊緣,同樣敲下一小塊母岩,透過肉眼目視觀察,可以在母岩缺口處看到不同顏色的層級,母岩內也可以看到灌模後的空洞,此外也透過紫外線燈來照射母岩,也看到母岩缺口處反射出不同的色彩。辨識灌模最常見的技巧,觀察化石或母岩表面是否有灌模所造成的孔隙,這個標本在化石與母岩交界之處,有多處這類小孔隙,這個標本應該有很大部分是人工製造的。

最後,銷售這件化石的店家全數退還 1,500 美元給這位客人,算是一個快樂的結局。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Pseudocryphaeus quaterspinosu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鏡眼蟲目 Phacopida
亞目 (Suborder) 鏡眼蟲亞目 Phacopina
總科 (Superfamily) 星尾蟲總科 Acastoidea
科 (Family) 星尾蟲科 Acastidae
屬 (Genus) 擬步行蟲屬 Pseudocryphaeus (Minicryphaeus)
種 (Species) 四刺種 quaterspinosus
 
年代

古生代泥盆紀早期 Paleozoic Lower Devonian (416 - 398 百萬年)

產地 摩洛哥 Alnif,Morocco
尺寸 化石長約 13 mm 寬約 9 mm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Flexicalymene senaria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鏡眼蟲目 Phacopida
亞目 (Suborder) 隱頭蟲亞目 Calymenina
總科 (Superfamily) 隱頭蟲總科 Calymenoidea
科 (Family) 隱頭蟲科 Calymenidae
屬 (Genus) 曲隱頭蟲屬 Flexicalymene
種 (Species) 森納瑞種 senaria
 
年代 古生代奧陶紀中晚期 Paleozoic Late Middle Ordovician (Upper Verulam Formation)  (460 - 455 百萬年)
產地 加拿大安大略省特倫頓岩群 Trenton Group,Ontario,Canada
尺寸 化石長約 20 mm 寬約 20 mm
 

Flexicalymene senaria 森納瑞曲隱頭蟲是美國紐約州特倫頓岩群中最常見的三葉蟲品種,與過去一樣為了節省金錢,我選購的是同屬特倫頓岩群的加拿大標本,加上捲曲的標本比起身體攤平的標本便宜,使這個標本價格還算實惠。這個採防禦姿勢的捲曲標本沒有母岩,化石的體態尚稱完整。森納瑞曲隱頭蟲雖是特倫頓岩群常見的品種,但是與美國俄亥俄州奧陶紀地層的 Flexicalymene retrorsa 後曲隱頭蟲相較,價格還是貴了兩倍以上。兩者既然歸類在同屬,差異之處十分細微,以下面兩張照片做個簡單的比較,左方是 Flexicalymene senaria 森納瑞曲隱頭蟲,右方則是 Flexicalymene retrorsa 後曲隱頭蟲,由照片中可以看出頭部前端 (anterior cephalic border) 翹起來斜度大不相同,後曲隱頭蟲前端誇張斜度,是主要的生理特徵之一,而森納瑞曲隱頭蟲的頭部前端較大且曲度較平緩。此外,森納瑞曲隱頭蟲的眼睛正好位於第二頭鞍葉 (L2) 的位置,頭鞍也較為突出,而後曲隱頭蟲眼睛則落在第二頭鞍葉溝 (S2),但是我攝影技術不佳,從照片中看不太出來,拍照時圓滾滾的隱頭蟲標本似乎活了起來,總是會歪了一邊。
曲隱頭蟲種類繁多,同好也可以參觀化石澄清兄的米氏曲隱頭蟲標本,這個標本價位可比森納瑞曲隱頭蟲高得多,也稀有的多了,在與化石澄清兄討論曲隱頭蟲辨識的過程中,讓我也學到很多新的知識與經驗,在此表達感謝之意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是十九世紀德國生物學家,哲學家,醫生與藝術家,下圖出自 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所出版的平板印刷插畫圖鑑《自然界的藝術形態》。自1899年開始,海克爾開始繪製生物插畫,總共出版了十集,1904年海克爾將這十集內容彙整成完整的總集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Kunstformen der Natur),裡面包含了100幅各式各樣生物的插畫,其中很多物種是由海克爾首度繪製的。在海克爾的職業生涯之中,以他的水彩和素描為本,再由雕版家 Adolf Giltsch 製作了超過 1,000份的雕版,其中最好的生物插畫都收錄在這本書中。下圖就是出自該書的節肢動物插畫,裏面包含了跟鱟相關的多種古生代海底節肢動物,在這張精美的插圖中也包含了數種三葉蟲品種。即便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這些精美的插畫仍具備相當之藝術價值。而過去這些常人遙不可及的遠古生物,在現今網路發達的環境下,皆可輕易購得化石標本,這正是我們這代人幸運之處。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這本繪冊對於20世紀初的繪畫、建築和設計有著很大的影響,他運用醫生對於解剖學的知識,繪出生動的生物型態,這本書使世人了解自然界中繁複、完美對稱的各種構造,使科學和藝術的關聯更加緊密。此外海克爾也是將達爾文演化論帶入德國的重要推手。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Elrathia marjumi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褶頰蟲目 Ptychopariida
亞目 (Suborder) 褶頰蟲亞目 Ptychopariina
總科 (Superfamily) 褶頰蟲總科 Ptychoparioidea
科 (Family) 腫頭蟲科 Alokistocaridae
屬 (Genus) 艾雷斯屬 Elrathia
種 (Species) 馬氏種 marjumi
 
年代 古生代寒武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Cambrian (507-505 百萬年)
產地 美國猶他州米勒德郡 Wheeler Shale Formation,Drum Mountains, Millard County, Utah, USA
尺寸 化石長約 37 mm 寬約 23 mm
 

這是一個品質還算不錯的 Elrathia marjumi 馬氏艾雷斯三葉蟲,看到這個標本或許會有許多朋友會很好奇,Elrathia marjumi 馬氏艾雷斯三葉蟲與常見的 Elrathia kingi 金氏艾雷斯三葉蟲有何不同? 1964 年美國古生物學家 Richard A. Robison 發表時列出的差別在於三點,首先是頭鞍(glabella) 較大,頭部前邊緣 (anterior border) 較翹,以及具有尾部外側發育不完全的小刺 (incipient anterolateral spines),相較起來第三項差異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何謂尾部外側發育不完全的小刺? 就是下圖照片中紅圈標註之處。
  由於一般相機很難對焦準確,我將右方的尾部邊緣放大如左圖,就比較可以看出這個小刺了。物種到了種 (Species) 的層級分類,就是這麼的細微,很多朋友蒐藏化石時會希望蒐集到某個屬(Genus) 之下完整不同種的標本,若想要達成這類心願,在購買化石標本前可能要先把相關論文找出來,須知到了種的層級品種辨識並不是件簡單的工作。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本月由中國際嘎檔巴,中華釋迦牟尼佛佛學會,台中種敦巴佛學會等多個宗教單位主辦之「西藏古文化世界大展」在台各地免費開展,並搭配多項慈善活動。此活動中展出了一件"長埋喜馬拉雅山地區"幾億年的世界最大完整的三葉蟲化石,聯合新聞網也刊登了該三葉蟲化石照片。

一般地質學學者對於喜瑪拉雅山脈的形成,多數是認同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現在的印度是當時超級大陸岡瓦那 (Gondwana) 古陸的一部分,在中生代末期,岡瓦那古陸開始分裂,逐漸形成今日的非洲、印度、澳洲、南極洲與南美洲。而在五千萬年前,印度半島因為板塊的移動,撞擊歐亞大陸擠壓而形成了今日的喜馬拉雅山脈與西藏高原,這個激烈的地層運動使得今日喜馬拉雅山脈地層多為變質岩,要完整保持中生代之前的古生物化石應該十分困難,除了些新生代的海相化石與中生代菊石之外,似乎沒聽過有古生代的三葉蟲標本出土的紀錄。從照片中看來,這是古生代寒武紀的萊得利基蟲目 (Redlichiida) 三葉蟲,我覺得此標本在喜瑪拉雅山脈中出土的機率極低,看來是出自摩洛哥的標本。與 2009 年葡萄牙出土的三葉蟲化石相較,當然這也不是世界最大完整三葉蟲標本了。

這次展覽的宗旨及最終目的是與眾生廣結善緣,展出三葉蟲化石是否出自喜馬拉雅山脈,乃是枝微末節,無礙活動展覽勸人向善之本意,個人淺見姑妄聽之,主辦單位莫怪。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