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 Paradoxides gracilis |
界 (Kingdom)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Phylum)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Class) | 三葉蟲綱 Trilobita |
目 (Order) | 萊得利基蟲目 Redlichiida |
亞目 (Suborder) | 萊得利基蟲亞目Redlichiina |
總科 (Superfamily) | 奇異蟲總科 Paradoxidoidea |
科 (Family) | 奇異蟲科 Paradoxididae |
屬 (Genus) | 奇異蟲屬 Paradoxides |
種 (Species) | 纖細種 gracilis |
年代 | 古生代寒武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Cambrian (Drumian Stage , Paradoxides gracilis Biozone) (510 - 505 百萬年) |
產地 | 捷克波希米亞 Vinice hill, Jince Formation, Bohemia, Czech Republic |
尺寸 | 化石長約 22 mm 寬約 14 mm |
|
![]() |
這是出自捷克知名古生代地層的三葉蟲標本 Paradoxides gracilis 纖細奇異蟲,纖細奇異蟲是該地層代表性的品種,這種生存在古生代寒武紀中期的三葉蟲在 1772 年即被發表描述,由於1771 年西方動物學界才判定三葉蟲是一種全新的古代物種,因此纖細奇異蟲是最早被人類關注到的三葉蟲之一,也是捷克波西米亞最早被發現的三葉蟲。越早被發現的品種歷經的分類變更也越多,直至 1958 年捷克二十世紀發表最多三葉蟲論文的古生物學家 Milan Šnajdr 才將其分類與命名確認。奇異蟲屬於體型較大的三葉蟲品種,纖細奇異蟲長度大約落在 2 至 10 公分之間,體型瘦長有著新月般的眼睛,半圓形的頭部兩側有著長長的頰刺,頭部有著梨狀突起的頭鞍,胸節數量大約 20 節,連接著一個與頭部相較小的不成比例的尾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