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南美洲化石重要產地之一,智利安地斯山主脊的岩層可回溯到至少一億六千五百萬年前,約為中生代晚期,但是智利出土的新生代時期的化石,更為世人所注目。智利中部安地斯山區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的分佈時間介於四千萬至一千萬年前,很多標本是此一時期唯一留下的哺乳類化石,在南美洲其他地區都找不到。而智利中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區 (Atacama Desert),是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區,十九世紀時這片這片沙漠本來分屬智利、玻利維亞和祕魯三個國家,在1879~1883的太平洋戰爭中智利獲得勝利,便取得這塊沙漠地區的主權。阿塔卡馬沙漠區的磷酸鹽礦區,佈時間介於四百萬至六百萬年之間,出產著最受全球蒐藏者青睞的海相化石- 巨齒鯊牙 (Carcharocles megalodon)。
智利巨齒鯊牙體型龐大,保存狀況良好,相較其他地區出土的巨齒鯊牙,它齒根特別厚重,顏色多呈現淡淡地褐色,極受市場上歡迎 (附帶欣賞阿源大哥的蒐藏)。智利巨齒鯊牙市場需求量很大,但供給數量則相當稀少,原因在於 2008 年後智利政府加緊查緝,國際市場所有貨源幾乎都斷了。

智利 1970 年便制定了相關保護法規,但直到近年智利海關對於古生物化石出口管制才開始嚴格執行,智利海關檢查人員只要發現任何歷史遺跡,國寶級藝術品,人類學考古物品或古生物學化石準備出關,此類貨品若沒有附帶合法之審查文件,會立刻轉送到國家古蹟委員會,以便確定貨品是否被國家法律所保護。智利海關是依照以下法規進行執法工作:

智利海關條例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昨日隨手翻閱了兒子在圖書館借閱的課外讀物-2012年2月號的小達文西雜誌,赫然發現裡面一篇介紹生命演化的文章的照片好眼熟,仔細一看正是放在家中的三葉蟲標本開懷大笑
我還蠻愛這個出自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 Asaphus expansus robustus 寬展櫛蟲 標本,因此在 2009 年將高解析度的照片送上了 WikiMedia ,並且放棄所有版權;任何人可以將此照片用於任何合法用途,不會有版權問題,目的也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從不同管道看到這個漂亮的標本,事隔三年看來是達成當時的心願了微笑
美中不足之處是雜誌照片註文寫著 : "三葉蟲化石模型。三葉蟲活躍於大約五億到兩億五千萬年前",各位小朋友家長,這是貨真價實的三葉蟲化石標本,可不是三葉蟲化石模型啊 嚎啕大哭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早在 2012 年年初,一份名為《中國國家古生物化石分級標準(試行)》和《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目錄(首批)》的文件已經在網路流傳,在 2012 年7月23日這份文件正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網站公告 ,並提供 Microsoft Word 檔案格式提供下載( http://big5.mlr.gov.cn/dzhj/gswhs/tzgg/201207/t20120723_1123526.htm ) ,這次名錄僅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中的一小部分,編制名錄的工作將分批次開展,並隨時間逐步完善。暫沒有編入名錄或尚未正式命名的、但具有重要價值的古生物化石標本,依據《國家古生物化石分級標準》的規定,也將受到不同級別的重點保護。

台灣市場常見的胡氏貴州龍正式被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這次首批名錄中,以脊椎動物化石為主,並有規範少量植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在本次名錄中尚未見到,但隨著雲南澄江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相信後續批次名錄會開始納入無脊椎動物。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Coltraneia (Treveropyge) oufatenensi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鏡眼蟲目 Phacopida
亞目 (Suborder) 鏡眼蟲亞目 Phacopina
總科 (Superfamily) 星尾蟲總科 Acastoidea
科 (Family) 星尾蟲科 Acastidae
亞科 (Subfamily) 星尾蟲亞科 Asteropyginae
屬 (Genus) 科爾特蘭尼屬 Coltraneia (Treveropyge)
種 (Species) oufatenensis
 
年代 古生代泥盆紀早期 Paleozoic Lower Devonian (Emsian Stage) (407 - 397 百萬年)
產地 摩洛哥 Jbel Oufaten, Maider Region, Morocco
尺寸 化石長約 55 mm 寬約 34 mm
 

Coltraneia sp. 科爾特蘭尼屬是有著巨大複眼的三葉蟲,在摩洛哥已經發現多個種,老實說我手邊的資料不足以在種的層級判定這是 Coltraneia oufatenensis 三葉蟲,經過菊石專家 Liu Sir 的解釋,讓我知道拉丁文種名字尾 -ensis 代表是出自某地的品種,命名為 oufaten-ensis 可以猜出它是出自摩洛哥東南方 Jbel Oufaten 的品種,而這個標本賣家標示的出土地點與種名是相符的。科爾特蘭尼屬三葉蟲在摩洛哥是常見品種,由於複眼巨大,要找到雙眼複眼保存狀況良好的標本並不容易,即是出自歐美知名清修工作室的高價標本,也不見得雙眼水晶體能夠粒粒清晰,許多標本整體清修的細緻漂亮,但雙眼是否能良好地保存下來,還是要靠老天的恩賜了。這個標本的眼睛算是相當的漂亮了,下圖這一隻眼睛幾乎保存下 90% 水晶體。下圖第二張照片中上方缺損的三四行複眼似乎不是清修失誤,而是在億萬年前這些水晶體就已經遺失了,標本可以看到水晶體下的生理構造。
下圖是另外一隻眼睛,雖沒前者這麼漂亮,倒也粒粒分明。
科爾特蘭尼屬三葉蟲兩眼間的凹槽,被學者推測是為了便於附著海底沉積物,讓它潛藏在海底沉積物中躲避掠食者,卻又能露出巨大的雙眼緊盯著附近之獵物。
在市場上此三葉蟲常被標示為 Coltraneia 或 Treveropyge 兩個不同的屬名,由於與歐陸泥盆紀地層中發現的品種近似,此三葉蟲過去是歸類在德國古生物學家 Wolfgang Struve 博士於 1958 年發表的 Treveropyge 屬,在 1997 年美國古生物學者 Bruce S. Lieberman 團隊提出應將摩洛哥發現的品種歸類為獨立的 Coltraneia  屬,並列出二十項與 Treveropyge 屬外型上的差異,但是法國古生物學者 Pierre Morzadec 在 2001 年仍將所發表的摩洛哥新種歸類在 Treveropyge 屬,目前分類上並未取得全面的共識,美國賣家比較愛國,多半標示為 Coltraneia  屬,德法賣家兩種標示皆有。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雲南澄江化石產地於2012年7月1日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大陸首個化石類世界遺產,也是中國大陸第四十三個世界遺產。

依據新華網報導,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卅六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7月1日宣布,將大陸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 年11月在南昌召開之中國全國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議上決議,自2013年底以後各收藏單位發掘和流轉之國家重點保護化石,須由收藏單位向當地省級國土資源部門申報登記建檔或作變更登記。個人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在規定的時限內登記,視為合法收藏。各收藏單位在規定的時限內不登記建檔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將不再受理其發掘和進出境的申請。

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古生物化石非法出境、違法交易現象屢禁不止,為了加強登記建檔工作,各收藏單位和個人都須將目前收藏的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在2013年底之前,到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登記建檔,領取統一印制的“收藏證”。而在 2012 年 6 月 18 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已經率先公布了 : 關於認真貫徹“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切實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通知" (http://www2.shandong.gov.cn/art/2012/6/18/art_3883_2971.html),預料屆時會確實執行此政策。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 (Binomial Nomenclature) Brachyaspidion microps
界 (Kingdom) 動物界 Animalia
門 (Phylum)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Class) 三葉蟲綱 Trilobita
目 (Order) 褶頰蟲目 Ptychopariida
亞目 (Suborder) 褶頰蟲亞目 Ptychopariina
總科 (Superfamily) 褶頰蟲總科 Ptychoparioidea
科 (Family) 金士頓尼科 Kingstoniidae
屬 (Genus) 短盾屬 Brachyaspidion
種 (Species) 小型種 microps
 
年代 古生代寒武紀中期 Paleozoic Middle Cambrian (507-505 百萬年)
產地 美國猶他州米勒德郡 Wheeler Shale Formation, Millard County, Utah, USA
尺寸 化石長約  5 mm 寬約 3 mm
 

Brachyaspidion microps 小短盾三葉蟲也是在 1971 年由 Richard A. Robison 發表的美國猶他州三葉蟲品種,種名 microps 有微小之意,通常小短盾三葉蟲長度不會超過 1 公分,這個標本只有 0.5 公分,跟壹圓新台幣銅板比較可以知道這它的體型有多袖珍,讓人可以輕易體會出這個種名的意涵。由於體型太小,我必須要以五十倍放大攝影才能看得清楚生理細節,小短盾三葉蟲由於體型小,生理細節完整的標本並不好找,這個標本算是中等品質。化石澄清兄也有同品種的蒐藏,該標本母岩上結合小短盾三葉蟲與球接子蟲,讓這件標本饒富趣味。
 
左圖是當時 Richard A. Robison 論文中最清楚的一張照片,小短盾三葉蟲通常成年後有 13 節胸節,尾部通常有 4-5 個軸環,也有些標本會達到 6 個軸環,頭部後方枕環上有個粗短的小刺,我這個標本也還看的出來。1971 發表論文時約有兩百件標本被清修出來,論文雖是 Richard A. Robison 發表,但是發現小短盾三葉蟲化石的卻是業餘礦物化石愛好者 Hardy Jenkinson 先生,1921 年出生於猶他州鹽湖城的 Hardy Jenkinson 先生酷愛野外活動,自空軍退役後擔任過洛磯山的礦物學社團聯合會的秘書長,於 2009 年以 88 歲高齡安詳過世,老先生壯年時的發現則長存人間。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長在寒武紀中期的奇蝦 (Anomalocaris sp.) 多年以來一直被視為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頂級掠食動物。奇蝦被視為是當時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的原因很多,首先長達近一公尺的巨大體型,在當時的海洋之中難有其他生物與之匹敵。此外 2011年時六個奇蝦複眼化石在澳洲被古生物學家發現,古生物學家長久以來都認為三葉蟲的複眼是當代生物中最敏銳的,但是這項發現顯示奇蝦的複眼比三葉蟲還要敏銳三十倍。奇蝦的複眼長約3公分,水晶體數量多達 16,000 個,只有現代蜻蜓可以相提並論,通常敏銳的視力是掠食動物所需具備的重要能力。

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奇蝦巨大的口部,1911 年 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 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岩層 (Burgess Shale) 發現奇蝦的嘴部化石時,還誤認為這是一種古代水母,奇蝦口部結構非常獨特,為32個重疊的牙板所構成,包括4個大牙板與32個小牙板,形似鳳梨橫切片,中央長有一圈尖銳的牙齒。比起圓形,其口部更像是矩形的。

2010 年古生物學家 James Whitey Hagadorn與其研究團隊嘗試運用電腦科技重建奇蝦的嘴部。此團隊研究了四百件奇蝦口部化石後製作了立體電腦模型,並做了十二組三葉蟲模型,而三葉蟲殼體強度則是以現代螃蟹和龍蝦殼為藍本。經過電腦模擬口部的壓力之後,發現奇蝦口部設計是吃軟的食物而非硬的食物,主要食物來源可能是在海底沉積物或海水中漂浮的蠕蟲與微生物,這與現代海洋中的節肢動物 - 龍蝦與螃蟹等食物來源是類似的,Hagadorn 表示「我們發現,奇蝦幾乎不可能以三葉蟲為食;奇蝦的口部沒辦法完全閉起來,而且口部牙板也太軟,無法咬碎三葉蟲的殼。」。此外目前也沒有奇蝦腸道內容化石,糞便化石等積極證據證明奇蝦是吃三葉蟲為生的。

To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